(齐帆齐微课,第四篇第二周主题和下雨,雨天相关的文章字数:1760字。总字数:6282字)
受强降雨的影响,洪水一路肆无忌惮地横冲直撞,破坏了无数人的家园使许多人无家可归流离失所,情势危急 !很多人加入了抗洪救灾的工作,也涌现了不少抗洪的感人事迹,下面就给大家分享抗洪救灾的2则感人故事。希望世人永远记住这些为我们带来安定生活的英雄们。
(1) 李斌1978年出生在四川凉山一个勤劳朴实的家庭,爷爷,父亲,哥哥都是军人,受这种环境熏陶下长大。1996年,18岁的李斌离开家乡来到西藏军区某旅当兵,1998年8月5日,他随部队赴湖北荆州抗洪抢险表现出众。为了得到最重要更危险的抗洪一线任务,李斌数次递交入党申请书要求到最危险的地方(我党自延安时期开始,部队就有只有党员才有扛炸药包冲锋在前,哪里最危险,哪就党员先上的优良传统)。
在抗洪的保卫战中,他带病坚持抢险,先后数次晕倒在大堤上,班长强令他下场休息,可他趁部队领导一转身的功夫,又悄悄加入抢险行列,终因劳累过度,抢救无效,于1998年8月20日壮烈牺牲,年仅21岁。而当时他的军龄也才19个月,党龄9天。
当父母知道李斌牺牲的噩耗后如五雷轰顶悲痛欲绝,但他们夫妇想要替儿子完成未完成的任务,父亲李德峰换上了儿子的迷彩服,扛着沙包在大堤上挥汗如雨;而母亲王雁妮则强忍着悲痛替战士们洗衣服。
(2)
1998年7月24日晚上,安乡县安造垸突然被凶猛的洪水冲溃,仿佛要把一切吞没。小天使幼儿园就位于决口的地方,刘金歌老师领着40多个孩子迅速爬到了楼上。不久,长沙警备区的冲锋舟劈波斩浪开过来,军人叔叔们将孩子一船一船救上岸。洪水越来越急,形成一个个巨大的旋涡,前来营救的冲锋舟被浊浪掀翻,最后只留下刘金歌。派来的另一艘也被卷进了旋涡。
楼房倒了,刘金歌被急流冲走,可她奇迹般地抓住机会,紧紧地抓住了另一幢楼房露出的钢筋。她孤身一人,只听见洪水发出猛兽般地咆哮,只看到附近地房屋在一栋一栋地坍塌。
刘老师被困的消息揪着人们的心。湖南省委领导人和省军区的领导下达了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决不容许在洪水中留下一个人!”空军派来了直升飞机。可是,风大雨急,建筑物摇摇欲坠,直升飞机不能接近。
尝试的一个又一个营救方案都没有效果。26日晚,已经两天两夜没吃没喝的刘金歌陷入绝境。她思念两岁的女儿,思念正在大堤上抢险的丈夫,她不愿离开这个世界,不愿离开幼儿园的孩子们。
7月26日晚,抢救刘金歌的方案会商在前线救护指挥部紧急进行。解放军某舟桥团接受了任务:“营救金老师,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刘老师所困的建筑物离溃口处第一栋建筑物之间有七栋楼房,构成斜坡梯形,楼与楼之间相隔30至50米。舟桥团首长经亲自查看,决定以七栋建筑物为支撑点,通过分段漂流,用缆绳连接建筑物的办法去营救。
7月27日,舟桥团几名水性好的共产党员组成了“敢死队”。舟桥团首长担任现场指挥。
营救行动开始了。敢死队员们带着绳索登上了一号楼。接着,通过绳索越过急流,漂倒二号楼。当他们向三号目标进军时,被一排恶浪压在水下。经过两个小时的生死搏斗,终于攀上了刘金歌老师所在的七号楼。
没吃没喝,等待三天三夜的刘金歌老师哭了,敢死队队员也哭了。
敢死队队长吴志伟毫不犹豫地将救生衣脱下替刘金歌老师穿上。带着体温地救生衣温暖着刘金歌。水急浪高,处处是旋涡。吴志强背起刘老师,由另一名战士扶着,沿着楼与楼之间的生命之绳,艰难地在沉浮排竹中一步一滑行。吴志伟体力不支了,这名小战士顶了上去。无论绳索怎样飘荡,无论手心中地血泡怎样疼痛,前方的龙民生总是紧紧拉住生命之绳。经过惊心动魄的四个小时,刘金歌终于得救了,大家悬着的以终于可以轻松点。。。
无数英雄们,他们或是男人或者是女人。他们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救那些素不相识的人。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这些人有些是军人、有些是消防员,还有些是和这些毫不相关的志愿者们。
他们日夜坚守在第一线 ,他们确保了人民群众的安全,他们心系群众,无私无畏,勇敢顽强。只要有地方发生洪灾,他们每次都是第一个到达现场拯救受困的群众。他们会把人民群众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不顾自身安危。
那些人为了祖国的安危而很少能见到自己父亲、母亲、妻子、女儿或儿子。因为有了他们,所以让祖国更加的强盛。而我们也要尽我们所能回报我们伟大的国,致敬最可爱的无名英雄们。
哪有什么岁月静美,是因为他们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在代替着我们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