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休姆——柏克莱
一、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思想时十七世纪哲学的特征。理性主义者相信理性是知识的源泉。
代表哲学家:笛卡尔(法国)、史宾诺莎(荷兰)、莱布尼兹(德国)——欧陆的理性主义
二、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出现在十八世纪。经验主义者是从感官的经验获取一切关于世界的知识的人。经验主义认为,如果不是透过感官的体验,我们的心中将一无所有。
我们在看到这个世界前对它没有任何固有的概念或观念。如果我们的某个概念或观念和我们所经验的事实完全不相关,那么它将是一个虚假的观念。
代表哲学家:洛克(英)、柏克来(英)与休姆(英)——英国的经验主义
(一)洛克(1632-1704)
《论人之理解力》(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1. 我们的概念从何而来
我们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反映我们曾看过、听过的事物。我们在看过、听过任何事物之前,我们的心灵就像一块空白的板子。
我们的感官接收到一连串单一的感觉(sensation)并开始思维(reflection),形成复合概念。
2. 我们是否可以依赖感官的经验
洛克将感官的性质分为“主要”和“次要”。
主要性质:扩延世界的特质,如重量、数量、尺寸等。我们谈及它们时可以确定我们的感官已经将它们加以客观地再现。——人们看法一致。
次要性质:类似颜色、气息、味道、声音等感觉并不能真正反映事物本身的固有性质,而只是反映外在实体在我们的感官上所产生的作用,如酸甜、红绿、热冷等。——看法因人而异。
3. 洛克的其它主张
(1)提倡知识自由与宽容的精神,关心两性平等
(2)首先倡导“政权分立”原则:立法权与行政权必须分立,以防止专制政治。为了确保国家的法治,必须由人民的代表制定法律,而由国王或政府执行法律。
(二)休姆(David Hume,1711-1776)
休姆生在启蒙时代,是经验主义哲学家中最重要的一位,不可知论者。他认为我们既不能感知自然法则,也不能证明自然法则。他是启发大哲学家康德走上哲学研究道路的人。
1.《人性论》(Treatise on Human Nature)
人应回到对世界有自发性感觉的状态。
人有两种知觉,一种是印象,一种是观念。印象是对外界实在的直接感受,观念是对印象的回忆。
印象和观念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复合的。我们有时会将物质世界中原本并不共存的概念放在一起(例如天使、飞马),创造一个虚假的“观念”。应审核每一个观念,看看它们是不是以不符合现实的方式复合而成。遇到一个复合观念时,先找出这个观念是由哪些“单一概念”共同组成,然后加以判断、分析,理清观念。
2. 不可知论
人的心中只有这些来来去去的直觉与感受,并没有一定的“自我同一性”(personal identity),人并没有不变的自我。——类似佛陀的思想:人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没有什么东西是“属于我”的,也没有什么东西是我,因此没有“我”或不变的自我。
3. 习惯性期待
一件事情发生后,另外一件事情也会发生,这只是我们心中的期待,并不是事物的本质。
4. 伦理学方面
理性主义者认为人的理性天生就能辨别是非对错;休姆则认为我们的言语和行为并非由理性决定,而是由感情决定。
(三)柏克莱(爱尔兰,1685-1753)
柏克莱是一位天主教的主教、经验主义哲学家,著有《人类知识原理》。
1. 对“物质世界是真实的”提出疑问(质疑物质真实性)
世间的事物的确是像我们感知的那样,但它们并非“事物”。世间所存在的只有那些我们感受到的事情。但我们并未感受到“物质”或“质料”。我们无法察知我们所感受到的事物是否确实存在。如果我们认定自己所感知的事物之下有“实体”存在,我们就是妄下结论,因为我们没有任何经验可以支持这样的说法。
2. 人有“灵”
我们所有的观念都有一个我们意识不到的成因,但这个成因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性的。我们的灵魂可能是形成我们本身各种概念的原因,但世间只有另外一个意志或灵可能形成造就这个“形体”世界的诸般概念。万物都是因为这个灵而存在,这个灵乃是“万物中的万物”的成因,也是“所有事物存在之处”。
我们所看见、感觉到的每一件事物都是“天主力量的作用”,因为天主密切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中,造成那些我们不断体会到的丰富概念与感官体验。我们周遭的世界与我们的声明全都存在于天主之中。他是万物唯一的成因,同时我们只存在于天主心中。
3. 质疑“时间”和“空间”是否绝对存在或独立存在
我们对于时间与空间的认知可能也只是由我们的心灵所虚构的产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