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七夕我写了篇关于王母娘娘的文章,大意就是很多家长因为家庭情况有差别,就不让自己的女儿与出身贫寒的男孩子交往。
这样的观点有感于《让青春继续》等故事,站在男生的角度觉得特别的理直气壮,凭什么不相信爱情,凭什么不相信他可以给对方更好的生活,凭什么不相信将来他们还是一贫如洗。
可是今年有了女儿之后,我却禁不住联想,如果将来我的女儿也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不会也想那些父母一样,苦口婆心的劝孩子放弃她认为对的人,而选择我认为对的人呢?
我不敢确定,屁股决定脑子,我从这场矛盾的这一方角度转到对面之后,发现我作为父母,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跟着别人受苦,尤其是她还有选择的情况下,为什么要为那么虚无缥缈的“爱情”而赌上自己后面几十年的生活呢?

青春的岁月只有那么几年,但那关键的几年却往往能够决定之后几十年的生活状态和地点,父母能陪伴的日子很短,也许只有现在才是最好的陪伴时光,一旦上了学,有了自己的认识,见过了更大的世界,父母的怀抱也许只能成为港湾,而不是她的目的地。
将近三十年的代沟,而世界和人的认识将会是截然不同的,于是对于伴侣的认识也会不可避免的出现矛盾。
唯有希望我将来成长的足够明白,不专横,不霸道,而且有能力能够为女儿的幸福织下一层保护网。
又到七夕,秦观这首《鹊桥仙》再应景不过。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