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能无王昌龄

教读唐诗选本,盛唐之诗选高适岑参,却少了王昌龄!

王昌龄出身贫苦,以农耕为生,感建功立业之奋赴河陇,出玉门,虽未建战功而留下边塞诗作数十,故不朽!诗名与高常侍岑嘉州齐名。三十而科举,进士及第,后屡遭贬,令朋友担忧不已。李白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表达听说昌龄被贬龙标的震惊与忧虑。

王昌龄的边塞诗之所以不能缺(盛唐亦不能缺),在于当时便已驰名,而今尤其朗朗上口,“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天长地远,一语道尽苍凉!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更写尽边关战士的豪情与誓愿,令人动容。

图片发自简书App


区别于高适对将士生活的关注,也区别于岑参对边关环境的体察,王昌龄更多对士兵情怀的理解,这与他的个人身份经历有关,也使得他的边塞诗更具人性温度。“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战功让位于对和平的向往,而“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上刻划出普通人对于建功与生活的真切感受。

图片发自简书App

王昌龄在江宁任职7年,所以世称王江宁,江宁的水土给这个山西汉子以温婉的滋润,他后期的诗风也更亲切,或许与此有关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芙蓉楼在镇江,今已重建。而那片冰心呢,融化在何处?

昌龄被亳州刺史闾丘晓妒才杀害,这一年,他六十岁。不久,闾丘晓被张镐杖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