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学到了什么?
①认知升级:我意识到我们做出的任何决定、反应,背后都是由我们的思维模式(信念、价值观,想法)决定的。
也就是我们的认知,对世界的理解,决定了我们行为模式。
②我们需要反复察觉。
如果我们的底层逻辑不对,可能会完成行动和策略达不到预期,还会出现负面情绪。
例如看孩子写作业太慢,你会不会生气呢?大部分家长都会赶到焦虑和愤怒吧。家长一着急,就会对孩子发火,责怪,甚至打骂孩子。当然,打人我们是不推荐的。
这一系列行为背后可能的逻辑是什么呢?家长可能认为写作业慢等同于习惯差,没有自控力或者写作业慢等同于上课没认真听,或者理解能力差没学会,而以上种种导致成绩差,上不了好学校,最后没前途。
但是,我们再追问下去,作业就一定要更快的完成吗?
如果我们认同孩子自己的模式,也就是作业不需要写的那么快,焦虑情绪就不会出现。也许结果也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糟糕。孩子有自己的节奏,慢热型的孩子也很有潜力。
所以,改变我们的元认知,行为模式也会很不一样。
③表现=潜能-干扰
干扰包括外部(看得见)和内部(看不见)的。看不见的即限制性思想,包括信念、价值观,和想法。
老师给出了刻意练习的方法——ABCBA五步法,即察觉(awareness)、信念(beliefs)、转化(convert)、策略(bridges)、行动(action)。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跳出自己的思维框架有点难。有时候发现不了自己“是人就应该快快写作业”的错误逻辑。所以察觉是最难的。
一旦察觉自己到底有什么样的情绪,为什么会出现负面情绪,行动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等于已经成功了一半。策略和下一步行动就很容易制定。
二、学以致用
【背景】周六我需要参加南京市第一期高水平全科医师培养的选拔考试。
【察觉】a情绪的察觉:我为此感到很焦虑。
b焦虑背后原因的察觉——我不断地反问自己:发生了什么?我在担心什么?
焦虑的原因有:1)担心自己考不好,丢人。——被人“发现”自己很菜。
2)复习时间越来越少,为自己没有好好规划复习计划,没有利用假期好好学习后悔。
3)内心当中还是希望拿到名次,但是担心目标和实际能力有落差,拿不到名次。
4)第一、三条矛盾的两条来回转换,消耗能量。
我们的观点和信念不是突如其来的,前面也说了,和我们怎么看待(解释)这个世界有关。而我们的世界观和我们的经历很有关系。
当我们发现自己有某种惯性的焦虑反应的时候,可以试着通过写情绪简历去找找焦虑的源头。
准备一张纸和一支笔,纸分左右两栏,试着去回忆在你可以想到的过去时间段里面,有哪些人生大事发生?
不需要罗列得特别多,就写几个可以算作人生转折点的事情,可以是开心的,也可以是难过的,但是这件事情的发生对你记忆深刻,并且会有情绪和认知上的影响。
在纸的左边写上这件事情是什么,你自己看得明白就行,然后在右边的对应的地方,写上这件事情对你的影响是什么,外在有什么影响,情绪和认知上有什么影响。
例如,我在大学时期成绩不是很好,有点跟不上,又是学中医的,西医知识比学临床出生的薄弱。虽然经过努力,现在不用太担心考试,但是内心当中还是不自主的自卑——我不自觉地对自己先自我否定了。
每一件发生在生命中的事情对我们的认知和感受都是有影响的,只不过有些被强化了,有些被弱化了。而能够在你写情绪简历时回忆起来的,一定是被你强化的那些事情。
这个做法,其实是一种简单的自我洞察的方式,它可以帮助你知道,你的观念和想法是怎么形成的。
【信念】我考不过临床出生的同行。
蝴蝶效应,总觉得自己没准备好,又担心自己买错的了参考书,复习方向不对,白努力了。
【转化】其实,我是希望拿到名次的,才对自己有要求(目前,可能自己还达不到)。而且我不一定就比别人差。
【策略】a尽全力准备这次考试,不留遗憾。
b针对这次考试当中,自己的不足继续努力。夯实基础,为下次机会做准备,争取一次比一次有飞跃。
【行动】缓解焦虑的行动:a踏踏实实从看一个章节开始。b复习时和考试前适当运动,放松自己。c适当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