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学时候,很喜欢一部动画片《马丁的早晨》,每天必看,每晚必想明早的马丁将会是怎么一个模样。也在想,第二天一早也许像他一样,能变成另外一个人,被赋予新的使命,开展一段崭新的历程。
或许每个人有那么一刹那都会厌倦自己现在的生活,厌倦日复一日的学习或者工作,可是人的惰性却又在不停的拉住你让你停留在昨天。昨天和朋友聊天时,突然提及到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说要成为一个自己想成为的人,我还说了每天都成为一个崭新的人。何谓新,就是与昨日有所不同,是前进的积极的不同,而不是落后的消极的不同。
很多人都认为成为一个与昨天不一样的人风险太大,活在以前按部就班的套路里,安全惬意又自在。我认为这样的生活没有提升和发展的空间,很可能因为这种一成不变走上绝路。没有发展空间很好理解,资源固化,资源利用方式一成不变,自然没有什么发展空间。
至于第二点,不得不提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中国的封建王朝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同时重农抑商,生产力得以发展。这种模式实行了几千年,制度愈发完美,社会愈发稳定。但就是因为这种完美与稳定,举国上下思想固化,变革难以开展,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而被淘汰。此条定理不仅作用于东方也作用于西方,古代常见现代也不乏,罗马帝国因奴隶制而兴盛而衰亡,伊比利亚国家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发家也因此而迅速败落,希腊的经济发展与萧条原因。那么我猜你会说,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我怎么能与这些国家来相比。且不在此赘述事物发展的普遍性与规律性,也不论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比的合理性。单举文仲、嬴政及杨玉环这些耳熟等人,他们得以倚仗的优点在发迹之后无一不成了催命符,落得了个悲剧收场。
我们不是伟人,也不致力于成为伟人,但是从这些史实中,我们应该清晰认识到变则通不变则亡的道理。许多人刷微博刷空间追剧打游戏,到晚上感叹一句,这时间过得比兔子还快,一天又过去了。第二天却又一如昨日,等到机会来临时,急急忙忙用些功。
这种急忙用功的心态是由于“马丁误区”的存在,迷信显著巨大的变化,希望像马丁一样第二天早上起来就成为一个崭新的人,高强度短时间的努力后就变得能力出众体态健美。很多人的狂热念头会帮助主观臆断战胜理性判断,一开始竭尽全力,几个月不曾运动一上来就跑十公里,有些微外语基础一努力就是专八练习。
众所周知,量变到一定程度便发生质变,这里有四个构成要素:量变、饱和值、质变以及时间周期。此处有两组关系:1.量变与时间周期成反比,量变越小,时间周期越长。2.饱和值和质变成长正比,饱和值越高,质变程度越大。显而易见,这些“马丁误区”者考虑到的只是前一组关系,忽略了饱和值的高低。一旦不能达到预期目标,便产生消极心态轻言放弃,失败一次又一次。
再者,太多人对于自己盲目自信,私以为是要么不做要么就能做到最好的人,却忘记了你只是个至多是个要做到最好的人,一字之差,蒙蔽了多少人的眼睛。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不断地变化中发展,在发展中日趋优秀,脱离昨日窠臼成为不一样的人,这样才不枉嘴里的事物和身上的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