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PET工作坊中雪莹老师让我们练习“倾听”,为了让我们对“倾听”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她引用了《少有人走的路》中派克的一句话:“倾听者能够暂时把个人想法和欲望放在一旁,尽可能地体会说话者的感受。”当时这句话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书中还写道:“真正的倾听意味着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它是爱的具体体现。”这几天重读这本书发现书中将“倾听”视为表达关注的一种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在阅读过程中一个关于倾听6岁孩子案例让我感触良多。
书中谈到一个上一年级6岁的孩子,说起话来可能滔滔不绝,没完没了,对于这种情形家长如何处理呢?书中例举了五种常见的反应,从简单粗暴到PET倡导的积极倾听,然后派克问大家,你认为我会推荐最后一种倾听方式吗?不过,派克的主张是最好综合以上五种,有选择地权衡使用。(当然对待不同年龄孩子的策略是不完全相同的)书中有句话让我深深赞同:“父母最为关键的任务之一就是在听与不听之间做出恰当的选择,找到最佳平衡点,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要”虽然这种“平衡点”很难把握,但派克还是认为当我们想要积极倾听时一定要真正愿意并有条件倾听,而“爱”是父母倾听的动力。
我家就有一个7岁多话超级多的小朋友,很多时候如书中所说她说起话来“无明确意图,常常只为了说话而说话”,在以前我会因为自己不能很好倾听她而自责,但看完派克的观点后,我发现自己以往的观点有所松动:父母需要通过倾听来表达对孩子的关注和爱,同时父母也需做真实的自己,在尽可能满足孩子需要的前提下,有时候也可以选择不倾听,真实的父母不用过度自责,但父母的智慧就在于去区分哪些内容我需要倾听,哪些内容我可以不听甚至在孩子喋喋不休时可以选择让孩子先闭嘴。做一个会找“平衡点”的智慧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