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一本书,画个导图。讨论个项目,画个导图。听完一个讲座,画个导图。
现在无论学习还是工作中,思维导图已经越来越多得为我们所用。但是发现了吗,画了那么多,却依然不能好好地思考。
为什么?因为没“走心”,常常是为了画图而画图。
这是一段节选自百度百科对思维导图的定义。来看看关键词是什么呢?
对,是“工具”。简单来说,思维导图就是表达思维、引导思考的一个工具。那工具是用来做什么的?----解决问题。所以如果画完一幅导图,并没有帮我们的思维生成逻辑性,那它和一张草稿纸其实没有太多区别。
来,我们看个例子。
这是一个简易的导图,围绕主题seasons in the UK发散开来。初看这张图,大家觉得如何?
嗯,没有太大问题,和我们平时搞Brainstorm画出来的关键词图差不多。对,这恰恰是问题所在。我们试着对这张图认真分析一下,其实它仅仅是体现了“思”,并没有做到“维”。虽然对应四个季节都从时间、天气和衣着来思考,却并没有体现出其中的关联,建立起逻辑。
那么,我们来看看同样的内容换个呈现形式有什么不同:
这样调整之后,“维”就体现出来了。首先,由不同的时间,分化出了四季。接着,四季对应着不一样的天气。最后,根据不同的天气选择适宜的衣着。
你看,这样一层一层就有了很清晰的逻辑。
总结一下,使用工具不等于会用工具。使用思维导图的目的应该是培养思维品质,让无序的思维产生逻辑关联,而不是能够画出一张图。
要不要快去看看,平时画得到底是“圈圈线线图”还是“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