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朝秦暮楚”到底是在说谁?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了这种现象

朝秦暮楚这个典故,很多人都知道,就是早上和秦国好,晚上就和楚国好。说的其实是在战国中后期的魏国,在战国初期,魏国还是比较强大的,尤其是魏国大将吴起在的时候,8万魏国兵大败40万秦兵,夺取了秦国的河西之地,当时的秦国还是比较菜的。

到了中后期就不行了,尤其是在同秦国大良造公孙衍一战河西之后,损失8万魏军,再无于全国抗衡的实力了。而秦国与魏国是世仇,不是夺回了河西那么简单的事。两个又是邻国,摩擦不断。

这个时候魏国能怎么样呢?就只能和邻国结盟,此时韩赵魏燕都是小国,齐、楚、秦成了大国,于是就和楚国结盟,可楚国也偶尔打打魏国,夺几个城池,这个时候,魏国就只能和秦国去结盟,等秦国攻打自己的时候,又去和楚国结盟,所以就落了个朝秦暮楚的名声。

但此时魏国又有什么办法呢?国力弱小,无力抵抗秦国和楚国,还和这两个国家相邻,就只能结盟生存了。

本文为昨日学堂原创,正本清源,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