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战国四公子养士门下食客的所作所为和他们为四公子做的事中可以得出四公子养士的目的:孟尝君养士的目的是为了自己,为了利益,还为了地位;春申君和平原君都是是为了名誉;信陵君是为了国家,也是为了朋友。
关键词:战国四公子,养士,目的
引言:战国四公子分别是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他们虽不是同一国的人,却有着相同的地方,就是养士。养士就相当于士人们投奔了他,而他需要管这些士人们的吃喝。这是个能召集天下贤能之人来到自己身边,能结交众多有才学之人的好方法。但是却由于每个人不同的性格与思想,使他们改变了养士最初的目的,不再是为了结交天下贤人,以便扩张自己的实力,名声名声远扬与诸侯之间。
一、孟尝君养士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地位。
孟尝君的封地是拥有万户以上人口的薛邑,但他在薛邑一年的收入却少到没法供养他门下的食客。秦昭襄王称赞孟尝君善于结交有着不同能力的人才,曾说过:“孟君门下,如通物之市,无物不有。”孟尝君门下有“鸡鸣狗盗之徒”,他也召来天下很多负气仗义的人。
首先,孟尝君是为了自己的官职。齐王受到秦国和楚国毁谤言论的蛊惑,认为孟尝君的名声压倒了自己,独揽了齐国大权,于是便罢了孟尝君的官。冯欢跑到秦国让他们用孟尝君,秦国便派人来请孟尝君。冯欢又跑到齐国找齐王说秦国要用孟尝君,又让齐王意识到如果秦国任用了孟尝君,那秦国将会变得很强大,那对齐国来说可是一点好处都没有的。齐王马上将官职还给了孟尝君。这里,孟尝君门下食客的做法是为了孟尝君自己的官职。
其次,孟尝君有一次在收债的时候,欠债的人不还却反而还赖账,他怎么也收不回来这些债。于是便派了门下的食客冯欢去帮他收债。然而冯欢却拿着钱办了场宴席,摸清楚了谁富裕谁贫穷,有能力还债的就规定了还债时间,家里实在贫穷,还不起债的,就让他们烧掉借据,不用还了。人们都很佩服孟尝君的做法,即使这并不是孟尝君做的。冯欢不仅帮孟尝君要债,还顺便提升了孟尝君自己的名誉。
最后,孟尝君对他对养士的态度都很尊重。他以“好客养士”、“好善乐施”而名闻天下。这使前来拜访他的士人络绎不绝。他善于用人,广招贤士,门下“客无所择”,“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善遇之。他门下食客最多时达三千余人,可谓人才济济。盂尝君对门下食客及其家庭体贴入微,每次在和士人聊天时,总有人站在屏风后记录他家的地址,在士人走后,便派人去他的家里拜访,送去礼物。甚至为了礼贤下士,孟尝君与门下食客吃一样的饭菜。这种精神真的是十分可贵啊。
从孟尝君用食客所做的事情中可看出,他养士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地位。
二、春申君和平原君养士都是为了名誉。
秦围邯郸,赵王派平原君突围去楚国求救,临走时,平原君挑选“敢死之士三千人”同行。“敢死之士三千人”,足以说明平原君的门下的侠士人数之多。春申君手下也养着数千门客,在当时的影响也是非常的大,在此期间他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三件事上,分别是养士、治国以及经营自己的封地。
首先,春申君养士并不是为了纳贤才为自己所用,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名誉。他门下有许多食客,其中当然也有不少贤能之人,比如朱英。朱英曾为春申君出过建议,可他并不听,导致他死在了敌人手中,而他却还当敌人为朋友。信陵君有侯嬴,平原君有毛遂,孟尝君有“鸡鸣狗盗”。但是别人都是用这些贤才为国家,为自己,至少当食客们给他们出谋划策时,他们也会采取。可是春申君却不然,即使他门下的人给他提建议他也不听,但一听到可以掌控楚国就心动了,很明显,他养士并不是为了什么将天下贤人招揽到自己身边,也不是为了结交文人呢,给自己出谋划策,更不是为了国家。他只是为了利用自己“乐于”养士这一点,来提高自己的名声,可以说他养士并不是处于养士本来的目的。
其次,平原君养士的目的也是为了自己有个好名声,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平原君的宾客们有两次是主动离开他的。第一次是因为他不信守承诺,重美色而贱士。这使他门下的食客都感觉到他们在平原君这里得不到中用,也无法发挥他们的能力,更不是个有雄心壮志之人该将自己壮志托付的人,所以离开了他。而春申君的目的也是为了名誉。“赵使欲夸楚,为玳瑁簪……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是是赵国使者想在楚国人炫耀,春申君令门客打扮得更为珠光宝气,以此使赵国使者感到羞愧。“朱英知言不用,恐祸及身,乃亡去”,朱英是传中唯一一位为春申君献良言之人,但春申君却根本不听取他的意见。由此不难看出,春申君养士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心。
最后,平原君对他对养士的态度其实并不是很尊重。平原君的美妾看到跛子打水,便大声嘲笑。跛子觉得受到了侮辱,于是去找平原君,要求杀了嘲笑他的那个美妾。平原君装作答应了他,实际上却认为他小题大做了。但是不久之后,"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平原君觉得很奇怪,宾客告诉他: 宾客们认为平原君把自己的美妾看的比他们这些士人更重要,是一个重色轻士的人,并且不守承诺,答应别人的事不能做到。宾客们认为平原君不是真正能赏识他们的人,也不是个能有大作为的人。我认为他们的养士的目的只是为了有更好的名誉。
由这些事例可以看出,春申君和平原君养士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名誉。
三、信陵君养士的目的是为了国家,也是为了朋友。
信陵君是个礼贤下士的人,他尊重每一个士人,不论士人们有无才能或才能大小,信陵君都谦恭有礼的与他们交往。而且信陵君也从不因自己富贵而轻慢士人,这使慕名而来的士人数之不尽。信陵君门下的食客,可以说都是“神通广大”,他们其中有些人可以打探到赵国内部的消息,一有消息,就立刻告诉信陵君。这使信陵君的消息十分灵通。有多灵通呢?他可以早赵王好几个时辰知道消息,这是赵王都无法相比的啊。
首先,又一次信陵君在和魏王下棋,正在下着,突然有人来禀报,说:“赵国发兵进犯,将进入边境。”魏王一听可是慌了,正准备召集大臣商议此事,这时信陵君却说:“只是赵王狩猎罢了,不用担心。”说完又不紧不慢的下起了棋。可是魏王可坐不住。过了一会,边境又送过来信,说:“赵王确实是在狩猎。”魏王松了口气,同时也疑惑起来,问信陵君道:“你是怎么知道赵王这次只是狩猎呢?”信陵君还是不紧不慢的答到:“我的一些食客能掌握赵国那边的信息,他们一了解到消息就会通知我。”从那以后,魏王畏于信陵君的贤能,不敢再让他处理国家大事了。信陵君之所以能没有顾忌,那样随意,不以为然的说出他得知消息快全靠自己门下的食客,是因为他养士真的只是为了国家着想,他从食客那里了解到的消息也全都与国家有关。如果他养士是有私心的,那他就不可能那样不以为然的说出来。可见信陵君养士是为了国家。
其次,信陵君是个识才的人,从候赢、朱亥身上便可以看出。候赢本是个看守大门的人,朱亥又只是个市场上的屠夫,别说与信陵君有关系,就是连贤人都挂不上钩。他们只是茫茫人海中的一个不起眼的人,但信陵君却可以在茫茫人海中看到他们两个。后来,侯嬴和朱亥果然在窃符救赵中起了大作用。足以看出信陵君看人有多准。
最后,就是信陵君对士人们的态度。众所周知,信陵君对待士非常谦虚、仁爱,从不因为自己的身份高贵就轻慢了士人。在《世纪-魏公子列传》中说信陵君"仁而下士”“不敢以其富贵骄士”。他乐于结交天下豪杰,不管是地位高低,不管能力的大小,信陵君待他们都像对待自己一样,谦恭有礼。更是有许多原本是平原君门下的食客,都归附了信陵君。看来信陵君的礼贤下士可是众人皆知的。
由此可以看出,信陵君养士为的是国家,也为朋友。
这便是我对战国四公子养士问题的研究与看法。每个人养士都有着不同的目的,多少也是有一点自己的私心在其中,而真正能做到像在?信陵君这样,没有半点私心,一心为国家着想的人,真是少之又少。不过虽说每个人杨树目的都有所不同,但不得不承认,这四位战国时期的人物,在那时,都是有着各自不可代替的重要。
参考文献:
1.《史记》作者司马迁,中华书局出版,2013年9月出版。
2.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