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3

拓跋党项的逆袭之路,历经三百年终于立国

仆固怀恩叛乱时,拓跋朝光率部迁往银夏,763年

黄巾军起义时,拓跋思恭受诏勤王平叛,881年

北宋时,李继迁抗宋,历三代终于建国,1033年

01.  古羌人起源和迁徙

党项族是古羌族一个分支的后裔,四千年前的黄帝时期,古羌人即到达陇西,据记载,应该是上古时期的涿鹿大战之后,战败的九黎部族兵分两路,北路顺着太行山一直向西,越过陇山,方停顿下来,南路则到达了江淮稗湿之地。

北路到达陇西的九黎遗民,在其后又分为了三支,一支游牧到到河湟青海湖一带,成为后来的党项人;另一支迁徙到今青藏高原,成为藏人的主体;而留在陇西的一支,广泛分散在陇西、河西等地,被称为羌戎,一直活跃到南北朝时期,在前秦解体后有短暂的兴盛,之后逐步融入了其他部族。

较早时期游牧到青海湖河湟地区的羌人及滞留在陇西北的古羌人,在殷商及以前的文献记载中,被称为“羌”、“西羌”;而在周的文献记载中,“羌”的称谓已经很少,取之而代的是“戎”“西戎”;而秦汉时期,西羌,羌人,又开始称谓此两地区的羌人族群。

早期迁徙到青海湖一带的一支古羌人,也就是后来的西夏党项人,以及更早迁徙到青藏高原的羌人,也就是现今的藏人,其血统应该是较为纯净的,和进入中原腹地核心区域华夏人保持有相当多的一致性。而恰恰是留在陇西北的一支,因为和后来进入此区域的粟特人、胡人杂处、通婚,从而带有部分高加索白人的血统和特征。

多说一句,三国时期的大将马超,其母族就是西羌族人。

2.  唐时期,党项羌人的迁徙轨迹

唐初武德、贞观年间——原游牧于青海湖河湟地区的党项羌,大部分迁徙到陇西、陕北等地,内附于唐;另外没有迁徙的羌人则留在青海,依附于吐蕃。而归附唐朝的党项羌诸部分为了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利氏、米擒氏、拓拔氏等大姓部族,其中以拓跋部最为强大。

唐代宗年间(763年)——河北副元帅仆固怀恩举兵反唐。仆固怀恩一边纠集叛军,一边向西北党项、吐谷浑(鲜卑族的一支)等内附于唐的各部族致书,煽动其共同举事。朔方节度使郭子仪被授命为平叛主帅,率各镇一起讨伐仆固怀恩,郭子仪为防止游牧于河曲山西、陕西、内蒙交界处的党项诸部受叛军被裹挟,上奏代宗,请求把党项各部从河曲内迁至河套的银州(今陕西米脂)、夏州(今陕西横山),避免与叛军接触,以消除隐患。

唐代宗召党项部首领:左羽林大将军拓跋朝光、拓跋乞梅等入朝参见,授官、赐宴,亲自接见加以抚慰,再厚赏财帛牛马,命他们率领各自部众向东迁徙,党项首领们都表示完全听从皇帝陛下的诏令。

拓跋乞梅率部迁居庆州(甘肃庆阳,紧邻陕西),这一部分党项人就称为东山部;拓跋朝光则率部迁居夏州,因为夏州是当年南匈奴首领赫连勃勃建立“大夏”政权的旧地,唐称其地为平夏,所以拓跋朝光所部党项羌也被称为平夏部。

内迁的党项就这样在此两处繁衍生息了一百多年,倒也不错。

唐中和元年(881年)——中原大地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巢起义,连长安也被攻克,唐僖宗仓皇出逃,学习其先祖唐玄宗李隆基,远遁蜀中。赴蜀途中,唐僖宗诏命天下诸方镇勤王,讨伐黄巢,收复长安。已经在夏州稳居了上百年的党项平夏部首领拓跋思恭(百年前奉唐代宗令迁移到此的拓跋朝光之曾孙)也接受了皇帝的诏令,率平夏部党项数万人马驰援朝廷,进攻长安。

打住一下,一下子可以出动数万兵马! 可见,现在的平夏党项部,已经实力很是强劲了,不输于任何一镇节度使。

躲在蜀地的唐僖宗得知平夏部的拓跋思恭主动接受勤王令,率部勤王并参与讨伐黄巢,很是高兴,加封其为左武卫将军、权知夏绥节度使,即代理夏绥节度使。也就是从现在起,平夏党项部已经不再是异族部落了,而是大唐标准建制的一个节度使方镇。虽然是代理,拓跋思恭也是扬眉吐气,深感圣恩,因此更加卖力为朝廷效力。

但诸镇节度使都是多年自立的藩镇,早已经修炼成精了,都是有家有业的,你让他为了朝廷舍身忘死,可能吗?

因此,既想灭掉了黄巢,又想着自己少受埙失,还想在战争中争权夺利,如此,怎么能够同心协力呢? 安史之乱中中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式的节度使已经没有了,所以,联军接连失败,被迫退军,收复长安也不知何时。

远在蜀中的唐僖宗,当下是做到了宵旰夙兴,接连下诏,勉励诸镇克定祸乱,鉴于党项平夏部在平乱中的突出表现,正式晋封拓跋思恭为节度使,赐平夏城,名号为“定难军”,拓跋思恭就此出任定难军第一任节度使,而“定难军节度使”这一官职也被党项拓跋氏家族世代沿袭了一百五十年,直到宋初,在定难军的基础之上建立夏国,成为受辽、宋、金各朝册封的夏国王。

唐中和三年(883年)——新晋的定难军节度使拓跋思恭抖擞精神,再次出兵讨伐黄巢。怎么说,也要在唐僖宗和天下四方节度使面前展现一下,定难军也不是白给的,定难军的牌号也不是白拿的,当然,如若成功,将名利双收,彻底摆脱上千年的夷狄身份。

这一次,兵强马壮,竭尽全力的定难军在和黄巢军的对战中三战三捷,逼迫黄巢焚烧宫殿放弃长安东遁,当年七月,败退的黄巢在山东阵亡,动乱平定。

唐僖宗欣喜不已,大封诸镇,其中,定难军节度使拓跋思恭奋勇作战,功勋卓著,加封为太子太傅,再次晋爵夏国公,赐姓为李,将党项羌诸部所居住的银(陕西米脂)、夏(陕西横山)二州正式划归定难节度使管辖,这可不是先前仅仅是平夏城那一小片区域了。

党项李氏在占据定难之地后,在唐末和五代混乱局面中小心翼翼、左右逢源,使得夏州定难军节度使之职和定难五州之地始终被李氏家族所掌握,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虽然没有公开建号自立为王,对历代中原王朝“俯首称臣、入朝纳贡”,以藩属自居,但是对内则一直紧握军政大权,牢牢把持着河套五州,如同南方吴、楚、南唐、南汉等一样,成为了事实上的独立政权。

自李思恭获封定难军节度使、建立藩镇之后,夏州定难军历经了李思恭、李思谏(李思恭弟)、李彝昌(李思恭孙)、李仁福(李思恭弟李思敬子)、李彝超(李仁福次子)、李彝殷(李仁福三子)、李光睿(李彝殷子)、李继筠(李光睿长子)、李继捧(李光睿次子)五代九位定难军节度使。

3.  党项首领李继捧纳土归附大宋

980年,第八任定难军节度使李继筠病逝,其弟李继捧继任,但李继捧年幼,自忖威望不足,不敢称节度使、夏国公,只自称为定难军留后。但宋太宗得知李继捧继位后,依旧按照旧制授予他定难军节度使,夏国公等职。

时年不足二十的李继捧性格软弱,不能服众,李氏家族有人起了觊觎之心,欲趁机夺取节度使之位,定难军内部人心不稳。

982年,定难军节度使李继捧为保全自己,打消拓跋家族其他人觊觎定难军节度使的野心,遂决定:如同吴越的钱镠一般,顺应大势,向宋朝纳土归附,放弃世袭银夏领地,献出银、夏、绥、宥四州八县之地(静州早已废弃),取消割据。

宋太宗大喜,授李继捧为彰德军节度使,赐予府邸财帛,李继捧留在东京居住。

安抚厚赏了主动归附的李继捧之后,宋太宗遣使者持李继捧的亲笔书信,往定难军宣慰党项李氏族人,拟将李继捧五服以内的宗族子弟全部迁往东京厚养,然后接收银夏四州,兵不血刃统一河套之地。

4.  党项族人李继迁反对纳土,起兵地斤泽

然而,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李思恭之弟李思忠的玄孙)却坚决反对李继捧献土之举,并对自己的部属们说:“吾祖宗服食兹土逾三百年,父兄子弟列居州郡,雄视一方。今诏宗族尽入京师,死生束缚之,李氏将不血食矣!奈何?”决心武力对抗宋朝对定难军四州的接收。

李继迁与弟弟李继冲、亲信张浦等在银州积极筹备,借着给乳母办丧事的机会,带着藏在棺木中的兵器出城,出奔三百里外的地斤泽(今巴彦淖尔),并联络其他不肯接受宋朝统治的党项族人,公开宣布自立。

李继迁刚刚逃到地斤泽、联络其他党项部族起兵反宋的时候,其他部族首领因李继迁势单力薄,属众寥寥,不愿意听从他的号令。李继迁便采用张浦计策,在诸首领前来商议军务时把定难军开基之祖拓跋思恭(李思恭),李思谏,李思敬和自己的高祖父李思忠等先祖的画像挂出来,让众人参拜。大家看见祖宗们当年的英武画像,纷纷泣涕跪拜,并主动归附了李继迁。

982年十二月,收伏了党项诸部,实力大涨的李继迁从地斤泽出兵,攻打驻守夏州的宋军,从此开始了和宋朝分庭抗礼的自立之路。

5.  李继迁称臣辽国,被封夏国王

986年,宋军在雍熙北伐中再次败给契丹,这是宋对辽的第二次主动战争,杨业战死,潘美贬职,王铣流放,损失士卒粮秣无数,从此,不再掌握对契丹的战争主动权。

989年,李继迁疲于应对宋军的围堵,向契丹派出使者,表示向契丹称臣,永为藩属。执掌朝政的皇太后萧绰,认为李继迁为契丹所用,牵制宋军的作用明显,于是以辽圣宗耶律隆绪的名义册封李继迁为定难军节度使,都督夏州诸军事,又把宗室之女封为义成公主,嫁给了李继迁。次年,契丹正式册封李继迁为夏国王。李继迁从此摆脱了被宋军围追征伐、朝不保夕的境地,第一次拥有了国号和名号,从宋朝的叛臣转为契丹的藩属,这也是“西夏”国名的起源。

991年,李继迁出兵攻占银、绥二州后,随即向宋朝入贡,请求归为属臣。宋太宗被李继迁多年的骚扰搞得头疼不已,为了息事宁人,勉强将李继迁授为银州观察使,赐其名赵保吉,李继迁名义上臣服于宋,宋夏之间暂时休兵。

6. 评述宋的西夏政策,痛斥大宋的怯弱辱国

这个时候臣服于宋,如同逼宫——表面装得毕恭毕敬,非常低调,反正我已经占领了银、绥二州,你大老板看着办吧,如果认可我的占领,给我一个名号,那我就算是你的部属,你的人;当然,让我让出已经吃进去的银、夏二州,那是不可能的。

在北宋一百多年的十数个皇帝中,宋太宗赵光义和太祖赵匡胤,可谓是开国君主,征战南北,终于一统天下。赵光义在对待南唐的李煜和小周后上太不地道,流氓泼皮习气让北宋史官也看不下去了,但其他方面,开始之时尚不失开国之君的气魄,特别是在主动收复燕云十六州上,两次主动征伐,虽然败北,情怀犹存。但是,此次在对待李继迁据守河套的银夏问题上,绝对是一个很大的败笔,如此不彻底解决夏州定难军的问题,待其壮大,将会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

日后的发展,果不其然,新兴的西夏,因地域偏僻,物产贫瘠,财政匮乏,长期靠大宋的赏赐和对大宋的劫掠为生,给宋仁宗、宋神宗朝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特别遗祸后世的是,此举,一步步侵蚀了大宋军民的雄心豪情,滋长了得过且过,苟延将就的麻木心态,将汉唐的霸气彻底抛弃,为此后的两次败亡外族埋下了心理上的隐患!

试想一下,当前,宋辽为两个势均力敌的大国,而偏居银夏狭窄区域的定难军,尚未形成气候,如若对其进行毁灭性的打击,并且截断其与陇西戎羌的联系,一举平定河套地区,应该不是难事。但偏于心机而短于豪迈的赵光义,竟然为了维护表面上的平和局面,答应了李继迁的称臣之举。应该说,对于赵光义的点头同意,李继迁原本悬着的心,终于落回到了肚子中,因为这个时候,李继迁最为害怕的是大宋对定难军的穷追猛打,封锁堵截,如此,定难军是坚持不了多久的,必然生变而归土于大宋。

由此看来,赵光义,非英雄也,绥靖之举,贻害后世!

让我们再将历史前推30年——后周的柴荣时代,兵锋势头锐不可当,凭其硬气和霸气,假以时日,定会收复燕云及河套地区,如此,中华民族的历史走向,将会避开弱宋,自然,辽、金将不复兴起,但是,这一切随着柴荣的早逝而不定。

再说一下夏州定难军——当前实力不足,不敢与大宋兵锋相见,只得在大宋面前低眉顺眼表示归顺,愿做藩属,而恰巧宋太宗赵光义竟然同意了,以至于开始了养虎成患之旅。

更说一下大宋——堂堂华夏主体政权的大宋,称之为名臣贤相最为多出的朝代,竟然没有人在此问题上预测研判出日后的祸端! 各各都是文采一流,揭短、对怂、脾气出类拔萃,但在举国大事上,都选择了熟视无睹。不得不说,缺少了霸气的豪情,就是假豪情,真冷漠,激荡的心也变得麻木。

这就是笔尖功夫了得的大宋风骨!

7.  转头向西,拓地千里,奠定基业

聪明的李继迁窃喜,既然大宋允许自己的独立存在,就开始把扩张的目标转向西北,对青唐蕃部、回鹘、沙州等地大举进攻,并夺取了大片土地。

实力的增长,带来的是胆量,1002年,李继迁自认为可以了,则开启了主动侵扰大宋的行程,并攻破大宋西北重镇灵州(宁夏灵武),改名为西平府,迁都于此。

面对北方辽国的军事压力,宋真宗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只得遣使与李继迁议和,归还夏、银、绥、宥、静五州给李继迁,封其为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二十年的战争,李继迁终于从宋朝夺回了先人的基业。

怯懦佛系的北宋王庭,根本不值得后世曾颂和怜惜,除了会依依侬侬,花好月圆外,根本没有值得称道之处,对内,歌舞升平,对外,卑躬屈膝。

8.  以谦恭的姿态,从宋朝获取了大量的利益

1003年,很生气被藩属党项羞辱冒犯,大宋暗中联络了青唐六谷部首领潘罗支,加封其为朔方军节度,灵州西面都巡检使,约定夹击咄咄逼人的李继迁。潘罗支六月间向李继迁致信,诈称会盟修好,归附李继迁,李继迁同意了潘罗支的会盟请求、并亲自前往西凉府(甘肃武威)。

1004年,因遭到诈盟而逃回西平府的李继迁伤重去世,去世前,嘱咐其子李德明,停止对宋的战争,主动请降,但绝不可同李继捧一样纳土归附。

李德明继位后,分别向契丹、宋朝遣使奉表,臣服归顺,辽圣宗加封李德明为西平王,宋朝遣使向定难军吊唁。

1006年,李德明向宋朝献归附誓表,表明是李继迁生前遗愿。宋真宗大加赞赏,加封其为特进、检校太师、侍中、持节都督夏州诸军事、行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赐食邑六千户,食实封一千户。同时,额外赐银一万两、绢一万匹、钱两万贯、茶两万斤,允许在边境上设立榷场,举行贸易。

1008年,契丹遣使,册封李德明为夏国王。

宋朝闻讯也不甘落后,加封李德明为守正功臣、中书令,增加食邑一千户,加食实封四百户。

在宋朝和契丹两国的争夺拉拢中,西夏国家的雏形初步建立。李德明在位的三十年里,严格执行“依辽和宋”政策,使得定难军和契丹、宋朝得以和平相处,而且契丹和宋朝为了拉拢李德明,都不断升迁李德明的官职及封爵,李德明左右逢源,得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对西陲之地的开拓上。这个时期,定难军先后五次对河西用兵,与青唐诸部、回鹘各国作战,旷日持久,定难军的优势越来越大——

9.  历经三代人五十年努力,李继迁之孙李元昊终于称帝,堪称逆袭的典范

1028年,李德明长子李元昊率军出征,灭甘州回鹘。

1032年,李元昊再次出兵西凉府(武威),灭青唐六谷部,三十年前李继迁被潘罗支偷袭伤重而死之仇,终于得报。

至此,陇右各镇:凉州(武威)、甘州(张掖)、瓜州(酒泉)、沙州(敦煌)等地都落入定难军之手,李德明的统治范围向西拓展千里,扩至玉门关,河西走廊尽归党项李氏,定难军自立建国的基础已经牢固。

李德明认为西平府(宁夏灵武)没有天险,不利于防守,于是派出大批工匠北渡黄河,在怀远筑城,作为新都,名为兴州(宁夏银川)。

1032年,李德明在兴州去世,年五十一。

宋仁宗闻报李德明去世后辍朝三日,并在东京(开封)致奠,李元昊得到契丹和宋朝的准许后,继承王爵。

1033年,李元昊抛弃宋朝年号,自建年号“广运”,下达“秃发令”,恢复党项旧俗。李元昊废弃了家族使用上百年之的唐朝赐姓“李”,改姓党项姓氏“嵬名”,自称嵬名元昊,从各方面做好了自立建国的准备。

1038年,嵬名元昊彻底弃用了象征中原王朝藩属的“定难军节度使”称号,筑坛登基,自称兀卒(青天子,皇帝),建国号为大白高国(契丹、宋朝称为西夏),元昊就是西夏实际上的开国皇帝——夏景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99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212评论 3 38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535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197评论 1 28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31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83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09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91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21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10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84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763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403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83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18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946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96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