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有少年时
可以无法无天无所畏惧
不知病痛为何物
较真起来几宿几宿地熬通宵
对吃对睡毫无半点在意
万事只因一个理由——
“我喜欢”
就算病了,几副药下肚
凭借着“年轻”二字
便能迅速痊愈
而High过少年,步入中年
无论身体还是精神
都开始为少年时的“任性”买单
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使用期限过半以后
纷纷进入逐渐老化状态
需要边修便补
“凑合着用”
于是,就不再是
有病才求医,病急方服药
而是常备身边药
防病于未然
这太像每个人都经历过的感情状态——
年少时的恋爱追求的是轰轰烈烈,动辄山盟海誓,甜时齁死人不偿命,酸时巴不得酒肉穿肠。在那个年纪,一切都太炽烈,一场恋爱耗损无数,依然为那刹那的美好奋不顾身。
像“药”,调方、配制、炙炼,只为了那一场病消磨殆尽,然而或多或少留下些副作用,需要慢慢将养与调理。
年长后,结婚生子,让爱情归于生活,回到平淡中去,一餐一食,一杯一饮,都是爱的解乏与体谅,温润与滋养,不骄不躁,细水长流,于无声处显幸福。
像“食”,在每日三餐,吃饭饮水间悄悄调理着身体平衡,补充营养的同时一样能够驱邪抗病,守护健康。
关于“恋爱”与“婚姻”和“药”与“食”的关系,多么像中医药学中说的“药食同源”。
无论是远在神农时代的“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还是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里说的“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都证明了药食同源源远流长。
而中医治病最主要的手段是中药和针灸。中药多属天然药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而可供人类饮食的食物,同样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及部分矿物质,因此,中药和食物的来源是相同的。
有些东西,只能用来治病,就称为药物,有些东西只能作饮食之用,就称为饮食物。但其中的大部分东西,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样也能当作饮食之用,叫做药食两用。由于它们都有治病功能,所以药物和食物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的,但可以清楚的是,它们都可以用来防治疾病。
不过,中药的治疗药效强,用药正确时,效果突出,但用药不当时,容易出现较明显的副作用;而食物的治疗效果不及中药那样突出和迅速,配食不当,也不至于立刻产生不良的结果。
不可忽视的是,药物虽然作用强但一般不会经常吃,食物虽然作用弱但天天都离不了。我们的日常饮食,除供应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会因食物的性能作用或多或少的对身体平衡和生理功能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这种影响作用就变得非常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并不亚于中药的作用。因此正确合理地调配饮食,坚持下去,会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郎中堂保健品体系的建立也正是继承了“药食同源”的思想,现代人饮食结构不当,食品不健康,诸多食用物品中能够达到的调理效果并不理想,但借助保健品,能够填补这一部分的空缺。
在漫长的生命里
每个人都在不断消耗
所以也不断需要补充
那可以是一剂猛药的提神醒脑
但最好是来于生活不费周章的调养
如同爱情中
可以有恋爱时火树银花的灿烂夺目
但最好是上善若水的静流无声
药食同源,都是爱情。麻烦你与“药”谈过恋爱之后,与“食”过好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