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闲人”贾宝玉配得上薛宝钗吗?

林妹妹仙逝之后,宝钗嫁给了宝玉,这段婚姻关系只维持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宝钗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之人,她名利心很重,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够取得功名、出人头地,可是贾宝玉呢?一直以来都是“只知道和姊妹们顽笑,饿了吃,困了睡(尤氏语)”的膏梁纨袴子弟,他不爱读书、把求取功名的人比喻成“禄蠹”,放在现在就是个痛恨应试教育、不愿意参加高考的熊孩子!一直以来,我们都把贾宝玉的这种性格看成是“对封建思想的叛逆”、“追求爱情、思想自由”;但是,从现实出发,作为贾政唯一的嫡出儿子,贾府的唯一继承人,他不该为自己的家族负责吗?姐姐元春为了家族的荣耀嫁入宫中,牺牲了自己的婚姻和幸福;妹妹探春更是为了国家、家族被迫“和亲”外邦;连史湘云也知道,贾宝玉天天在姐姐妹妹中间厮混不成道理:

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第三十二回)

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第三十二回)

面对家族的内忧外患,宝玉不但不知道自己上进,还劝为了家事操心费神的探春“不要想俗事”、要学会“安富尊荣”;黛玉看到贾府日常生活靡费,对宝玉说出了自己的担忧;而宝玉呢,只顾自己有的吃、有的玩!贾宝玉可能没想到,自己也会有“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的那一天!

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黛玉听了,转身就往厅上寻宝钗说笑去了。

薛宝钗有青云之志,她是十二钗中,最现实、最上进,也是最有手段的女子;她劝宝玉读书上进也不光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宝玉能够在“末世”挣下一个好前程;但是,以贾宝玉的一贯的品行和作风,他永远和宝钗无法投缘,更何谈厮守呢?按照脂批的提示,在八十回后,薛宝钗有“借词含讽谏”一回,应该就是针对贾宝玉不愿意读书考取功名,依旧我行我素的行为而采取的行动;我们也见识过薛宝钗“讽喻诗”的厉害程度,词锋犀利,讽刺世人毫不留情: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第三十八回)

可以猜测,她讽谏贾宝玉不读书、只知道享乐的一首“词”用语该有多严厉! 此外,薛宝钗的判词有“可叹停机德”一句,“停机德”指的是乐羊子妻为了劝勉丈夫好好读书而停下织布的故事;这类事情在宝钗、宝玉婚后也应该发生了。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清楚为什么贾宝玉要“悬崖撒手”了吧?因为他受不了宝钗一直劝他读书,求取功名;为了“自由”而走的!所以,他也为了“自由”付出了代价,不读书,所以考不了功名;被人伺候惯了,不知道怎么谋生;到了社会上,只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当乞丐了!

站在薛宝钗的角度来思考,她在贾府败落之后,嫁给了宝玉;薛家是商贾之家,家资富饶,又有袭人、蒋玉菡相助;而这个时候,贾府已经获罪抄家,树倒猢狲散,贾宝玉已经从一个富贵公子变成了一个“逃犯”;如果薛宝钗对宝玉没有感情,她会嫁给贾宝玉吗?

从宝玉的角度来看,自己已经无家可归,幸亏薛家收留他,宝姑娘还嫁给了他,吃穿不愁,身边还有丫头伺候,每天就是让他好好读书,得个功名而已,还有可能哪天能够重振自己的家族;但是宝玉呢,在经历了家族衰落、一败涂地之后,还依旧我行我素,最后连自己的恩人、自己的妻子都抛弃了!

笔者觉得,宝钗应该找一个有抱负、有志向、有手段的人,她有这个条件,也有这个资本。而不是把自己的婚姻,压在癞头和尚的一句虚妄不时的话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