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人的骄傲 40载从农家女变非遗传人 她的泥塑里有家乡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这样的场景如今已很少见,

可在田孝琴的泥塑中,

这些古朴民风都在。

田孝琴,安徽省淮泥塑非遗传承人,

是霍邱县临淮泥塑第三代传人,

从五六岁就和爷爷学习泥塑,

至今已有40余年。

田孝琴的泥塑大多是农村题材作品,

反映了农村的面貌和小人物的喜怒哀乐。

如扛着锄头遛狗的农夫,

抽着旱烟的老农,

磨刀的大爷。

代表作有《农家乐》、《田园小景》、《童趣》等。

其作品也并多次获得省级以上大奖,

部分作品还被作为礼品赠予国际友人。

临淮泥塑以大自然中最普通的泥土为原料,

取用粘合力很强很柔软的淮河泥土。

展现淮畔农村生活,

最是贴切不过。

在表现手法上,田孝琴大胆创新,

采取部分泥雕与彩绘结合,

以线条辅助造型,

灵活随机地并用各种表现手法,

丰富了泥雕艺术的内涵。

“临淮泥塑”制作的过程十分复杂,

要经过选土到整饰等十多项流程,

一件作品至少要十天半个月。

淮河冲刷的泥层,

有红、黄、灰、黑等颜色,

选土后还得过筛,然后存入罐中,

放至数月或一年后,

等土“醒”了才能使用。

土里的气泡必须搓揉掉,

做作品的时候,

不可吹电风扇,

要防止泥土被吹干了。

近年来,为了创作,

田孝琴也在大量尝试大江南北、

高山、湖泊之间的泥土,

了解各地的风俗人情。

在她的呼吁下,

安徽省霍邱县还开办了

首个民间文化艺术馆开馆,

主打田孝琴泥塑。

由于“临淮泥塑”制作工序繁杂,

要求创作者有一定美术基础,

还能耐得住寂寞,

因此年轻人大都不愿意学。

尽管如此,田孝琴还是想办个培训班,

只要有人愿意学她就教。

希望把这门传统民间艺术传承下去。

泥胚上的聊聊数笔,

笔下的人物就栩栩如生。

不是童心未泯,

而是不可分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诗经全文及译文 《诗经》现存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 500 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
    观茉阅读 68,992评论 0 18
  • 6月3号,在这个城市停歇又有一顿时间了。还记得去年的这些日子,你慌慌张张的离开学校。那时,这坐城市热浪滚滚,背着...
    怪蜀黍谈情阅读 2,271评论 0 6
  • category: category的主要作用是为已经存在的类添加方法。 extension: extension...
    maybenai阅读 4,170评论 0 1
  • 生活中有一种人,让我发自内心的很羡慕。又恨恨不可得。 那就是能量超足,精力充沛,总是很燃充满干劲,不轻易疲累的人。...
    终身成长的舒可阅读 1,404评论 0 1
  • 需求 爬取58同城所有手机号码链接,存储到mongodb 读取mongodb手机号码链接,爬取详细信息,存储到mo...
    tcc26阅读 2,82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