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此一生,不拼更待何时?——写在读书营开营

180106《番茄工作法图解》第十二遍

今天为了写逐字稿,又翻看了一遍,发现了以前没有发现的点:

会议用番茄工作法时,将要解决的问题按重要性列出,然后一个个在番茄钟里解决;

准备好了才扭启番茄钟,而不是3、5分钟后就一定开始;

180105《番茄工作法图解》第十一遍

番茄工作法不仅适用于个人,而且适用于团队。

当一个团队大家都认可并同意使用番茄钟时,就可以使用团队番茄钟。

001 会议番茄钟 以25分钟,休息的节奏循环,直到达到预期效果。

002 双人配搭工作:番茄钟时长和休息时间长短,都需要双方共同决定;还可以灵活单飞。

180104《番茄工作法图解》第十一遍

今天读了灵活应变。

001 活动清单:定期升级,完成一项删去一项,乱了就重新誊抄,统筹近期工作,比如一周30个番茄钟,或者一个月90个,数目视自己的能力而定;

002 活动清单和今日待办可以用活动索引卡片,方便操作;

003 事务番茄钟:可以一个事务单独安排番茄钟,长短视自己事务而定,不列入跟踪记录;也可以跟25分钟番茄钟融合,但分成几个,列入跟踪记录;

004 不一定非要番茄形状的番茄钟,也不一定要实物;长短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而定,不一定要25分钟,但一个时间要操作一定时间长度;

005 休息时间长短:一定要休息,一定要3至5分钟,不能太长;注重休息节奏;

006 进度表格

007 优先级淘汰赛

008 收件箱清零

009 反复回顾

010 思维导图日记:10分钟回顾一下一天,抓住脑海中的一点,深入下去,画出思维导图,每月一次集中回顾;

011 守则和应变

012 闻铃色变:番茄工作法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180103《番茄工作法图解》第十遍

今天从头翻了一遍,发现了一些以前没有发现的点。

例如,作者很啰嗦啊,为了说明番茄工作法的生物背景,列举了好多原理,有毛用啊!

作者有点“为赋新词强说笑”,黄瓜和洋蓟的故事一点都不好笑;

作者的有些配图挺好用的,有些挺有意思,有些图示上面的点书上没有;

作者肯定读了好多书,因为他列的参考书目真的挺多的,有点掉书袋的嫌疑。

虽然这么多梗,可它依然是一本好书。

180102《番茄工作法图解》第九遍

今天工作忙疯了,所以抽空看了关于预估的章节。

预估与实际经常不一致的原因:

001 预估能力不行;

002 工作环境发生改变。

预估的方法:

001 估计一项工作需要几个完整的番茄钟,在今日待办右边画对应的几个方格;不能超过7个,超过7个需要拆分;小于1个的可以几个合并成一个;完成一个打一个叉;

002 二次预估:预估的番茄钟用完后,该项工作还没有做完,需要新的预估,这时用圆形表示;如果圆形番茄钟用完了,三次预估的时候,用三角形表示;

003 分析:记录中,添加两列:一列是每项工作预估与实际的差距,一列是每项工作预估的次数,目标是都为0。

180101番茄工作法图解第八遍

今天准备了逐字稿。

逐字稿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番茄钟工作法的准备,第二个是番茄工作法的实践,第三是番茄工作法的进阶,第四是我在实践番茄工作法中遇到的问题。

在实践中,真的能发现读书认识不到的问题呢。

171231番茄工作法图解第七遍

今天来谈谈外部中断的策略 。

前提:番茄钟不是你用来自我保护的壳,具有互动性,要正确对待番茄钟与中断之间的关系。

大方针:拖延大法。电子邮件和电话能待会儿就待会儿回,来面谈的同事也是能拖就尽量拖:

001 告知:我正在做某某工作,忙呢。

002 协商:能不能明天给你?

003 计划:写下事项,列入计划,方法同内部中断。

004 答复:按承诺答复对方。

实在拖不了,番茄钟只能作废。

记录:在正在进行的事项后面划一个减号。

171230《番茄工作法图解》第六遍

今天着重看的是中断策略。

中断分两种:内部中断和外部中断。内部中断就是指在番茄钟期间,自己的脑子不受控制,导致番茄钟中断;外部中断当然就是指的是外部力量使番茄钟中断。

应对中断的前提:首先,前提之一是坚持,坚持做完当前的番茄钟。

其次,前提之二是保持番茄钟的完整。不能把几段时间拼凑成为一个番茄钟。

应对内部中断的策略:

001 写下你想起来要办的事:今天得做的写在今日待办计划外紧急中,可以后面做的写在活动清单中并写下截止日期,在括号里面写一个U,表示是计划外的事情。

002 在今日待办清单正在做的番茄钟后面加一个逗号,表示一次内部中断。

003 发现内部中断源源不断的时候,就需要调整番茄中的长度,比如10分钟、15分钟,然后坚持一两个星期,再来慢慢延长到25分钟。

也可以跟踪每一个番茄钟里,遭遇内部中断的时间,试着一次比一次延长。

当然还有外部中断的策略,明天再写。

171229《番茄工作法图解》第五遍

今天重点读了休息部分。

初阶:完成一个番茄钟之后,无论有没有完成当前的工作,都要放下,然后休息3到5分钟。在这3到5分钟内,不能做任何与工作有关的事情,不能用脑。

中阶:五分钟打个盹儿。

选择你最舒服的姿势,可以坐着,也可以躺下,闭上眼睛,想想象有一个扫描仪正在从头到脚扫描全身扫描你的全身,扫描到的地方就全然放松,然后想象有一个很大的白色的矩阵正在轻轻漂浮在空中。完成。

进阶:阶段性休息。

完成4个番茄钟之后,就可以给自己一个阶段性休息作为奖赏。阶段性休息的时间,可以是15到20分钟。这段时间,你可以做整理办公桌,可以浏览网站,但是不能做跟工作相关的事情。

休息完成后,就需要带上战略帽,从全局的高度来审视,是继续完成手头未完成的工作,还是选择新的番茄钟。因为此时此刻,大脑经过休息之后,重新获得了战略力,所做的决定更能克服番茄钟没有全局观的缺点。



171228《番茄工作法图解》第四遍

今天总结今日待办的方法。

初阶:从活动清单中找到几项重点事务,找一张纸,写下“今日待办、日期”,划上横线,将事务誊抄上去,右边是预估的番茄钟,注意不要超过你一天能完成的番茄钟总数。完成一个打一个叉。

中阶:高亮当前清单事项,提醒自己聚焦当前重点;今日待办纸下半截写上:计划外紧急,然后横线,事项,番茄钟,用来记录被其他事项打乱的计划。

高阶:跟踪完成情况,内部中断划逗号,外部中断划减号,作废就整个删除。一天下来,简单复盘一天的完成情况,以便对自己的工作效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171227《番茄工作法图解》第三遍

今天着重读了活动清单。

先是初阶:用五分钟,一项项地罗列待办活动。

中阶:为每一项活动清单估值:需要几个番茄钟;计算每天完成的番茄钟个数,然后统筹安排近期的番茄钟总数。

例如,每天完成6个番茄钟,准备一周的番茄钟总数就是42个,那就统筹安排这42个番茄钟。可以平均分配,也可以不均衡,只要你完成近期目标就可以。

注意:一段时间后就要重新誊抄活动清单。

高阶:将近期清单用索引卡片的方式,同样要估值,上面记录完成任务的信息、截止日期等。每天将其从活动清单拿到今日待办,然后聚焦到眼前的任务。

171226《番茄工作法图解》第二遍

今天,抽空读了第二遍,把番茄工作法的工作流程着重看懂弄通。

番茄工作法分五个步骤:计划,跟踪,记录,处理,可视化。

计划是指从活动清单中选择今日待办事项;

跟踪就是执行一个又一个番茄钟,并在其中留意到执行情况;

记录就是将执行情况忠实记录;

处理就是对记录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

可视化就是把枯燥无味的分析数据进行记录,呈现在眼前。

以上就是应该番茄钟工作者一天的工作流程。

171225《蕃茄工作法图解》第一遍

圣诞节,猫老师挥鞭子,我弃《学会提问》,虽然我从这本书中收益良多,但本书确实枯燥,而且我感觉自己理解不深刻,更不用谈如何分享了。

这本《蕃茄工作法图解》,是秋叶老师在某次分享中提到的。虽然秋叶老师号称半个小时能读完,但对我这种新手来说,两三个钟头才读完也是正常的。

偷个懒,这本书之前已经阅读过三四遍了,而且也在实践了一些时间,算是有一些心得吧。

选分享的书,一定要选能上手操作的。也算是这次走弯路的教训吧。

至于书的本身,就是对大家熟知的蕃茄工作法的解读,很有意思,也很有操作性。

171224 《学会提问》第三遍第六章

从本章开始,批判性思维的焦点,从作者提供的材料转到了论证本身。这一章,谈到了推理过程,列举了非常多的推理谬误类型,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如何找到推理谬误呢,一共有六步:

找出结论和理由;

记住结论并思考你认为可能与其有关的理由,将你的理由与作者的理由相比较;

如果结论支撑某个行为,那就判断理由是否表明了某个特殊或具体的优点或不足,如果没有,那就要当心;

问一下自己:如果理由成立,一个人要相信什么才能从逻辑上支撑这个结论,他还得相信什么才能让理由成立?从而找出任何可能存在的假设;

问一下自己:这些假设有没有道理?如果是明显错误的假设,那你就找出了推理中的一个谬误,这个推理也就可以放到一边不管了;看看有没有一些强烈诉诸你情感的词组可能干扰或分散你的注意力,让你没有考虑到相关理由。

171223《学会提问》第三遍第五章

前面几章比较简单,从这一章开始,就比较难理解啦。

本章讲述了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其实这些假设的存在,是在理由和结论之间搭起了桥梁,而且他们都是作者没有明说的,需要读者自己识别。

价值观假设是作者隐含在文中的价值取向,描述性假设是作者隐含在文中支撑结论的理由。

本章还讲述了怎么识别,以及在写作的时候如何避免。

171222《学会提问》第三遍第四章

本章讲述了要注意意思不明确的词语。

首先找准关键词。寻找关键词的四个方法:论题里面,理由和结论里面,抽象的词或短语,反串法。

如何理解意思不明确的词语呢?方法如下:

一是结合上下文理解;

二是可以借助字典但又不盲从字典;

三是注意那些饱含感情色彩的词语;

四是和作者讨论清楚。

171221 《学会提问》第三遍 第三章

本章论述了理由是什么:用来支撑或证明结论的看法、证据、隐喻、类比和其他论述。

怎样寻找理由:先假定所有的理由都成立,然后再来寻找它和结论之间的关系。而寻找理由,当然有各种各样的标志了:因为,鉴于,研究显示……

理由和结论之间的关系:理由和结论相联系的过程就是论证的过程。而这个论证,质量有高有低,有其目的。

171220 《学会提问》第三遍 第二章

本章讲述了找论题和结论的方法。首先,论题分为描述性论题和规定性论题两大类,一类是描述世间万物,一类是显示世间万物应该有的样子。

接着,书中花大量篇幅讲述了如何寻找结论,一共有六种线索。

然后是在自己写作时应避免的坑:论题得尽量地小,引导读者自己得出结论。

本章的最后就是练习。做了一下,能够做对,这跟寻找文章中心大概相同。

171219《学会提问》第三遍 第一章

这一章说的是要学会提问得说得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讲述了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海绵式的思维方式,就是对所有观点、看法照单全收;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淘金式思维方式,从一堆沙子中攫取需要的金子。

批判性思维方式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弱势批判性思维方式,一种是强势批判性思维方式。弱势批判性思维指的是用批判性思维来捍卫自己的看法,而强势批判性思维则是用批判性思维来审视所有的事:自己的思想、他人的思想。

171218《学会提问》第二遍 第六章到第十二章

今天阅读了第六章到第十二章,在第一遍扫读的基础上读得比较快,对有些不太能理解的部分略读,没有做书后的练习题。

发现自己有点低估这本书的难度,每一章节都是在前一章节基础上展开的,有点类似于教材。书后的练习题也非常重要,针对性练习能让自己看清自己的不足。

现在看来要调整阅读计划,第三遍和第四遍应该扩充时间。

171217 《学会提问》第二遍 第一章到第五章

今天阅读了从第一章到第五章前面,已经说过第一章是总览,提出了一个观点一切要提出好问题在一切从批判性思维开始。

第二章讲的是学会找出问题和结论,第三章是找出支持结论的理由,第四章讲的是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第五章讲的是两种作者想当然认为的特定想法。

171216今日心得

第一遍 扫读

今天翻看了《学会提问》这本书,重点看了书的前言后记,目录,推荐语,大小标题,黑体字,图表等等,弄清楚了本书的基础架构。

本书分为12章,整体采用总分结构,第一章为总览,其余11章从11个方面讲述了如何运用批判式思维进行提问的方法,每一张后面都有练习题有些习题还有参考答案。此外,对于写作的人来说,每一章都有一个如何在写作时避免入坑的建议,非常实用。


一开始,我是不想加入读书营的。

年底工作忙,业余时间带两个孩子,还要忙内容组的审稿,每天的读书清单……事情挺多,感觉自己有些力不从心。

好在,我来了,而且被猫叔打了一针强力鸡血:仅此一生,不拼更待何时?

与此同时,我也把自己的目标找到了:不会做运营,那就成为一个讲书人,从读书中获取黄金屋。

刚好,看到一篇文章:新年计划,事项越多,计划失败的可能性越大。既然如此,2018年,我的目标就定为成为初级讲书人吧。

读书营,我来了;

2018年,我来了;

猫叔,我来了。

此处应是分割线。

猫叔让写下22天的读书大致规划。与安叔交流,安叔给的建议是:入门级讲书人,选择一本书讲一个事情的比较容易。

猫叔今天在群里分享的内容也是要对人有启发,能落地。

昨晚起来翻看书架,正好有本《学会提问》,似乎挺对题的。那就是它了,22天,我将把你翻看十遍。哈哈哈,你准备好了吗?准备为了我的讲书生涯献身了吗?

来吧,我们一起啪啪啪:

第一遍:扫视,随意翻看,半小时;

第二遍:逐字阅读,边看边做读书笔记,两天;

第三遍:扫读,整理书籍的框架,完成书的思维导图,两天;

第四遍:开始构思逐字稿,写下逐字稿题纲,边写边翻看书、思维导图,两天;

第五遍:逐字稿填充内容,然后对照书本内容查缺补漏,三天;

第六遍:抛开逐字稿,再通读一遍,随时记下新思想,一天;

第七遍:对照新笔记,完善逐字稿;

第八、九、十遍:练习逐字稿,对书中涉及的书籍进行了解选读,了解成书背景、作者生平、领域相关书籍等。

哈哈,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现在只是要求读十遍而已,相信读下来,我就会变成这本书的专家,哈哈哈(被猫叔的微信名误导了),成为讲书人,指日可待!

前提:严格遵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