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电影《你好,李焕英》让我们见证了母爱的逆袭,一部喜剧片不仅赚足了眼泪,还让大众心中的国民妈妈更加巨像了。很多网友看完电影后,都忍不住发圈感叹:“李焕英也太好哭了”“看完想立马跑回家抱着妈妈,告诉她我有多爱她”……
父母在,人生还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就只剩下归途。电影情节在激情退去后变得一团模糊,但李焕英型的母亲却在记忆里清晰可见。母爱的伟大我们从来不陌生,但在日子里的油盐酱醋中被变得不那么容易辨认了,是李焕英让妈妈这个角色在平凡中入木三分地出现在我们眼前、留在了我们心中。
网友妮妮看完电影后问六岁的儿子,你喜欢李焕英吗?如果她做你妈妈你愿意吗?儿子回答说,我喜欢她,但是我还是愿意你做我妈妈。不过如果你能像李焕英那样,就更好了。儿子的回答让妮妮感慨万千,我们总在想要做一个优秀的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幸福。然而,什么是幸福却没有标准答案。一个人是不是幸福并不在于他有多成功或者多有钱,而是要看他到底能不能感受到幸福。
所以,当父母教会孩子认识幸福、感受幸福,孩子才能幸福力爆棚。就像李焕英那样,一个温暖的妈妈就会养出一个同样温暖的孩子。那怎么才能给孩子幸福力?《给孩子的幸福力》说,当我们让孩子足够幸福,孩子就能在幸福中找到认识幸福、感受幸福和给予幸福的能力。
一、李焕英型妈妈为什么如此迷人?
电影中有这样一段背景声,“妈,你为啥这么爱笑?”“因为我生了你呀!”这样的对话真的是很上头,无论什么样的魔兽、神兽就变成小奶猫了吧。这就是李焕英的迷人之处。
其实,每个孩子在父母心中都是最完美的,但为什么有的孩子不知道呢?一位教龄20年的老师告诉她任教班级的家长:“当我看到孩子们迷茫、无助的眼神,感到他们在学习中的叛逆和方案时,我知道,孩子们不是不听话,而是遇到了麻烦,却不知道该向谁求助。”为什么不向最亲近的父母求助呢,因为他们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爱。
传统的中国父母在感情表达上一直都不太擅长,我们是内敛的父母,不习惯也不擅长把爱和其他情感用语言或者其他形式奔放的表达出来。父母对孩子是如此,父母亲人之间也是如此,也正因为如此,有的人在自己做父母前很难感受到父母的用心和感情,甚至有的人做了父母之后虽然能感受,却还是不能完全理解。
而李焕英型的妈妈却不一样,她虽然没有把爱挂在嘴边,但却用她的宽容和无私给孩子筑起了一道最温暖有力的爱的城墙,无论贾晓玲怎么不完美,却仍能在她的爱里找到归途。
二、怎么才能做李焕英型的妈妈?
就像妮妮儿子说的那样,每个孩子也都深爱着自己的父母,但如果父母的怀抱再温暖一些,他们会觉得更好。要做李焕英型的妈妈其实并不难,其实我们只要稍微“自私”一点、“放手”一点、“要求低”一点,我们就能做到。
1、当个“自私”的父母,身体力行地教会孩子什么是爱。
心理学家武志红反复强调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家之所以能伤人,是因为家没有了爱,把所有血缘羁绊变成了最锋利的刀子,一刀刀捅向我们最脆弱的地方。然而,家并不是总会伤人,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也是最能滋养人的港湾。
《给孩子的幸福力》里有这样一个例子,某天一家三口外出游玩,孩子一路很开心。妈妈问孩子到底在乐什么,孩子简单地回答,“和你们走在一起,我就是觉得很开心。”这一刻,温暖家庭的魅力淋漓尽致。试想,这样其乐融融的家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将来是不是也会给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个温暖的家?
如果李焕英当年为了所谓的荣华富贵放弃了感情,选择一个自己不爱的人,她怎么能在今后几十年的婚姻生活中享受夫妻之爱,然后给予孩子无私的爱?
所以,不要说什么“为了孩子你什么都可以放弃、什么都可以不要”,也不要打着“为了孩子好”的幌子来安慰自己、敷衍他人,相反,为了孩子我们不仅什么都不能放弃,还要更加努力的爱自己、爱伴侣、爱生活,用一个春意盎然的家来滋养孩子,告诉孩子什么是爱、怎么去爱。
2、当个会“放手”的父母,用耐心引导孩子怎么面对生活。
电影里买假录取通知书哄爸妈高兴的事情很戏剧,也很贴近真实。我想,假录取通知书或许不太容易,但假试卷却十分容易。我们不妨想想,如果孩子给我们的满分试卷是假的,我们能不能像李焕英那样气定神闲地告诉孩子,“你将来肯定能有出息的”?
孩子不说实话,是不想说,还是不敢说,我想原因远比行为重要。如果不能找到孩子行为的底层逻辑,再怎么批评教育也只能是本末倒置,治标不治本。
现实生活的压力确实把当下的我们逼得神经紧张,可越是紧张,我们就越不能着急。因为着急难免就会犯错,犯错就会有后果,况且这个后果还将是我们和孩子共同承担。所以,把我们抓紧抓紧神经的手轻轻松开一点,或许我们会发现退一步的海真的比较辽阔。
孩子把试卷藏在书包里不给我们看的时候,先别着急,来巧妙地给孩子“下个套”。我们可以问他,“孩子,你们班考试的时候有同学做错吗?”孩子回答说:“有啊。”“那他们应该怎么办呢?其实,错也没关系,但应该知道哪里错了,只要改过来,下次不再犯同一个错误就行了,你说是不是啊?”这时候,孩子应该就知道我们想告诉他什么了,要不要乘胜追击我们就看情况而定了。
简单来讲,放开手不是让我们完全不管孩子,而是要给我们自己紧绷的神经松松绑。
3、要求“低一点”,更能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当贾晓玲的妈妈,从小到大被请家长,我很难想象是什么感觉。所以,当听到老师说“你闺女这么多年成绩一直挺稳定”之后,还能轻言细语而不是暴跳如雷,我也更不能理解。相信换做很多父母,都已经血压飙升、胸口发紧了。然而,我们不难想到,如果棍棒之下能出人才,那可能人才就不能有价值了。
我们的孩子可以优秀,但如果都能上名校的话,名校还有意义吗?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态,这才是人生最大的赢家。学习知识固然重要,只要努力,不留下遗憾,远比考多少分更加重要。
况且,当我们把死死瞪着分数的眼睛放眼望去,也许会看见孩子在其他事情上闪闪发光的时候。或许,那才是孩子应该走的人生之路。
【后记】
高尔基说过:“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
一部电影除了让我们感受到母爱如何伟大以外,或许还能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温暖的母亲。我相信,多一点温柔和爱,你会是孩子心目中完美的李焕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