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件前两天发生在我们家的小事。
某天,小朋友放学回家后,非常开心,因为学校没留作业。刚好我有一个线上课需要学习,老公又出去跟同事吃饭。于是,我跟何小嘟吃完晚饭后,他看电视,我学习。
等老公吃饭回来,问何小嘟有没有写作业,他说没写。我还还纳闷呢:不是没作业么。一问他才知道,原来是父子俩之前约定过,每天写一篇语文《默写能手》的习题。于是,老公很生气地把娃骂了一顿,说他说话不算数 ,不遵守约定。
我看到老公骂孩子,想给老公回应:你就不能好好说话么,咋又这样跟孩子说,你越这样孩子越不听、越反抗。
话到嘴边,突然有一个察觉:非暴力沟通倡导,表达观察、感受和提出需要,而我想刚才想说的话并不是在表达观察和感受,而是又去向了指责,于是果断住口,去了卧室。心里想着:别掺和,让他们自己解决吧。
等我十几分钟分钟之后再出去,看到的场面就是孩子已经写完习题,爸爸正在给他检查。然后,父子俩很愉快的交流着某道题如何改错。我庆幸地想:幸好刚才没说话。
回想起何小嘟小的时候,就是因为老公在教育娃时,我总是充当“保护伞”的角色。有种妈妈本能:我的孩子,别人不能说教,只能我自己教育。这个“别人”是除我之外的任何人,包括老公。
于是,每次他在教育孩子时,我要么帮孩子各种解释,要么直接指责老公不应该这样用这样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还总跟他说这样做会如何伤害孩子的心灵。
而我“掺和进来”的直接后果是,有很长一段时间,老公说什么孩子都不听,我跟老公因为这个事情,关系一度非常紧张,他对我也充满了各种不满。
后来我才慢慢意识到,这样做不仅不利于解决事情,还不利于建立爸爸在孩子心里的权威形象,也会影响到父子之间的亲子关系。
幸运的是,这些年不断地进行学习、自我察觉和践行,让我更清晰的是,想让关系更和谐,守好边界很重要,尤其是家庭中相处的界限。在这里,《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对我的影响也非常大,建议大家都去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