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亚契斯说: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

老家有个李老太,78岁的年纪,当我们都以为她被儿女接去城里安享晚年时,一次巧合,在路过一家养老院门口时母亲认出她,于是陪着母亲下车,李老太看到母亲那一刻眼泪止不住地流,颤抖的双手紧紧握着母亲,激动地说“大妹子啊,我的大妹子,没想到还能见到你啊,没想到啊”。
母亲和李老太坐在养老院门口的桥边,两位老人像是有说不完的话,而李老太也和母亲讲述了她这两年的生活。
78岁老人自述:
两年前,我摔倒后,腿脚就不灵便了,做顿饭就非常吃力,有时疼的在床上几天都起不来。
儿女不愿被人指点,就说把我接城里轮流养老,我当然高兴啊,只是没想到,车子没有开往回家的路,而是直接把我送到了养老院。
儿女说这家养老院是最贵的,也是最好的,要我在这里安心养老,还给我的老年机里充了钱,说是想谁了就给谁挂个电话,不会打就让护工帮忙,还说他们工作忙,需要养家糊口,挣大钱。
所以,我就只能在养老院住了下来,即便我心里一万个不愿意。

刚开始,我想他们了,给他们挂电话还肯接,慢慢地就不接了,嫌我打得太勤,于是我就等着他们给我打电话,可是没有一个打过来的,我想儿孙们啊,忍不住又打,等来的不是开会开车,就是忙啊忙,然后匆匆挂断电话。
一年前,实在想他们,就给儿女们都挂了电话,说有事,希望能来看看我,哪怕来一个也好啊。
后来,儿子儿媳开豪车来看我,见到我就问什么事,是不是缺钱了,顺手从包里拿出两万块钱,要我给护工们小费,想吃什么让她们帮忙买,转身就要走。
我拉着儿子的衣角,让他坐下来陪我说说话,谁知儿子却大声嚷着“说有事,一个又一个电话打来,就只是为了说说话,你说你不是没事找事吗?我工作这么忙,净给我添乱”。说完和儿媳头也不回地走了。
我起身紧跟在后面,只希望多看他们一眼,因为走得急,崴了脚,护工连忙过来搀扶我,再抬头,车已没了踪影,留下卷起的尘土,我心酸的自言自语嘟囔着“还什么时候来啊,还什么时候来啊”。
回到房间,看到两沓厚厚的金钱,拿起来放进柜子里,数了数,加上原来的,有七八万块钱,看着这么多钱,心里心酸又悲哀,我要这么多钱干什么啊,我要的只是偶尔能看儿女们一眼啊,难道看儿女一眼也成了负担?难道我们这一辈人真的要如此凄惨老去吗?
一次也是在桥边吹风,遇到了邻居寡妇刘大妹子,她儿子结婚在外地安家,也不回来看她,可怜她一个人,没钱又一身病,见她一瘸一拐地还顶着大太阳跑这么远捡瓶子,心里一阵酸楚,我们那天聊了很久很久,她走的时候,我往她三轮车里塞了2000块钱,被她发现后无论如何都不肯要,最后,在我的一再坚持下,她收下了,眼里满是感激。
过了一个星期,刘大妹子买了我最喜欢吃的羊角蜜来看我,那天,我们又聊了好久。
我知道自己不缺钱,钱放柜子里也没用,而刘大妹子缺钱,每月看病就得一千多,为了让她常来看我,为了能找到家乡的味道,为了能和她回顾往昔,聊家常,我和她说以后不要再那么辛苦到处捡瓶子,每月我给她2000块钱,就当是我顾她聊天的。

其实,更多的是为了她来看我,因为我这把年纪,守着钱干什么,我需要的是情感的交流,是对家的向往。就这样,我每月给刘大妹子2000块钱,她每隔一天来一次,如此,我的日子才好过了许多许多。
78岁老人有儿有女却住养老院,为让邻居去看她,每月给2000元。有人说所谓养儿防老,只是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农经济时代管用,现在的人们经济压力太大了,根本分不开身照顾年迈的父母。
其实不然,我认为老人都是懂得儿女们的压力的,他们需要的并不是整天陪伴在身边,而是时常有一句问候,一个电话,聊一会儿天就够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