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S发展

影像归档与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是利用现代放射技术、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及通信技术,准确、高效地采集、存储、归档、传送、显示和管理医学影像信息与病人信息的数字化影像系统。自1982年1月由国际光学工程协会(Society of Photo-Optical Instrumentation Engineers,SPIE)主办,在美国加州Newport Beach召开了第一届PACS国际会议确立的PACS概念以来,已经经历了30多年。PACS发展的第一阶段,主要限于研究机构内的小型原型系统的实现,其主要部件大多仍处于规划期。本阶段的标志是由美国军方发起的远程放射项目,1985年由美国军方出资并由MITRE公司实施的数字化图像网络(Digital Image Network,DIN)及其在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和华盛顿特区的乔治城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联合体的PACS点的安装。随着微电子、计算机、存储和网络技术取得的突破性进展,1992年提出了第二代PACS系统的概念。PACS研究的重点逐渐转向了与HIS/RIS集成的大型PACS实现,特别是1993年医学数字图像通信标准3.0(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al,DICOM 3.0)的发布,卫生信息交换标准(Health Level 7,HL7)的不断完善,推动了PACS的标准化进程,为PACS内部构件间的通信及PACS与HIS/RIS的信息接口实现扫清了道路。宽带网络技术的应用,网络也不再成为PACS性能和实现的瓶颈,商业化大规模的存储系统也已经成熟。1997年后,PACS逐渐步入了成熟期和快速发展期,其传输、存档的基本定义和特性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在我国,PACS概念的引入始于1989年。但直到1996年以后,PACS才逐步进入实施启动阶段,DICOM标准在国内开始得到普及与推广,也出现了诸如天健、东软、安科、岱嘉为代表的一大批PACS先行者。在1996—2004年,PACS一直处于缓慢发展及技术水平、使用水平相对较低的状况,主要解决放射科图像归档的需求,但其中也有不少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一定技术水准、全院应用的案例。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对医疗保健事业的大力投入、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日益提高,我国的医疗机构进入快速发展期,特别是2009年中央深化医疗改革,将医疗信息化提高到一个高度,PACS也得到大力重视和投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放疗专题】什么是放疗,它真的可以治病吗? 选题理由:首先让读者了解肿瘤的放疗是什么(放疗定义)?放疗是如何能...
    琉森521阅读 1,772评论 1 9
  • 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2.0 分) A. 质量管理包括QA和QC一切活动的全部过程 B. 影像质量是指对...
    我们村我最帅阅读 4,052评论 0 8
  • 有时候放弃比紧抓着轻松。 每一次的失去都是为了更好的得到。 本来就不是谁的,何谈失去呢。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每...
    周海双阅读 132评论 0 1
  • 万事开头难,然后中间更难,接着越来越难 总是想着要动笔写点东西,不能写的时候灵感火花到处乱窜,思想的泥石流频频爆发...
    dulifruit阅读 360评论 1 1
  • 实验课上,向窗外随意瞟了一眼,天上积起了厚厚的云,嵌在地平线与云团边际之间的天空还是亮的,仿佛唯有校园这一片地方才...
    露枫阅读 20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