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清明节,可能大多数人想到的是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其实,还有很多关于清明的事情,你不一定知道:
1 清明节只是个节日吗?
错,它还是个节气。 “清明”是古代“二十四节气”之一,处于“春分”和“谷雨”之间,其实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图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
《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2 清明节只是个普通节日吗?
错。清明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另外三大传统节日分别是: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而在2006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 清明节放假三天,好开心。骚年,你太天真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通过了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其中规定“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2008年,清明节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然鹅:
在唐代,由于官员要回乡扫墓祭祖,时有耽误职守的事,唐玄宗颁布政令,始规定寒食节放假四天:“(开元)二十四年(736)清明时节雨纷纷二月二十一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唐会要》卷八十二),按大历十二年(777)诏令,唐朝衙门依例放假五天:“自今以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到贞元六年(790),假日加到七天。
在宋代,清明节也放假七天。北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一记载:“祠部休假岁凡七十有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五引宋吕原明《岁时杂记》说:“清明前二日为寒食节,前后各三日,凡假七日。
4 清明节除了扫墓、踏青还有什么?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放风筝、插柳、斗鸡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 插柳
清明节插柳的习俗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是这样的:中国人将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作是三大鬼节。清明节正是百鬼出没频频、索讨多多的时节。受佛教的影响,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许多人便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称为“鬼怖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写道:“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然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便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 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中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5 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清明吃什么?
清明节不像端午和中秋,有标志性的节令食品,各地区差异较大。
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
部分地区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青团又称清明饼、棉菜馍糍、茨壳粿、清明粑、艾叶粑粑、艾糍、清明果、菠菠粿、清明粿、艾叶糍粑、艾粄、艾草糕、清明团子、暖菇包等等。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
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节爱吃桃花粥,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在浙江湖州,清明节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坟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带的干粮。
6 只知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古代文人墨客对清明节特别重视,留下了无数的诗词歌赋。除了唐代杜牧那首家喻户晓的《清明》,还有很多诗词大家的流传佳作。比如:
《寒食野望吟》(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孟浩然的《清明即事》: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还有现代作家左河水所做的绝句诗《清明节》,那也是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
《清明节》(现代)左河水
柳垂阡陌雨沉沉,千里子孙赶上坟。
处处青山烟雾起,焚香祭拜悼先人。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即使生活在大城市的你没有时间回乡扫墓祭祖,还是希望你我能够抽出一些时间,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