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教育最简单》阅读分享

一个儿童的成长,任务很多,如认知与情感的发育,个性与社会性的协调,健康与安全意识,兴趣与专业平衡等等。而儿童的智力、情感等方面的发育主要由家庭来实现。社会性和认知发展等方面则主要通过学校来完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必须相辅相成。二者合力才能塑造出优秀的人才。

作为父母我们都想把最好的送给孩子,让孩子一生幸福健康,那么什么是我们能送给孩子、可保障他们一生幸福健康的呢?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以下的三样:

第一“阅读”,阅读不但可以塑造一个孩子的智力,还可以塑造他的心理品质。

第二“自由”,给孩子自由,不是对孩子放任不管,而是意味着我们必须给孩子“三权”: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因为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

第三“良好表率”,我们要给孩子做出表率,不仅是在外人面前是什么样子,更重要的是在和孩子相处时是什么样子。我们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复印件出了问题,肯定是原件的问题。

家长的任务,是帮助孩子健全地发展自己。教育家杜威说过:“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在每个人的生命成长中,没有比家长更重要的老师。可是在生活中,我们许多家长的教育却出现了很多问题,使得我们家长的愿望是好的,努力是很大的,但结果却不尽人意,成了破坏力,阻碍了孩子的成长。

所以不是会生孩子就会做父母,在当代,做个好家长必须要学习,教育的真正准备是完善自己。一个人没办法选择自己有什么样的父母,但可以选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父母。我们都应该把最好的教育送给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和谐的有用的人,这才是我们给孩子生命中最美的馈赠。

几乎每个孩子都带着某种天赋和偏好出生,可以说画画是儿童的一种天性,到处乱画几乎是一种必然。作为父母,我们要“给孩子一面涂鸦墙”,给孩子一些“搞破坏”的机会,孩子的想象力在涂鸦的过程中就会得到提升。如果我们这也不许动,那个也不能那样做,阻止孩子尝试,不许孩子犯错误,也就是说给到孩子的是更多的限制,那么我们的孩子一生都会活在刻板、无趣和谨小慎微中,孩子还有思考的空间吗?还能有想象力吗?还能有创造力吗?

孩子是否在家里获得尊重和自由,家庭是否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放飞想象的空间,书中有一道简单的自我测验题:当孩子不小心闯了祸,如打了杯子或碰翻电脑,孩子的第一个反应是为那损坏的东西而难过,出现内疚情绪,还是急于看你的脸色,出现辩解的行为?

我们是不是在为孩子不听话,什么都要乱动,不让动孩子就会大哭,而苦恼甚至抓狂。

作者的女儿两岁多时,把她刚买的很贵的一瓶面霜给抹的到处都是:脸上、镜子上,嘴里也有!她抓起相机给孩子拍了照,然后边清理边问孩子:“宝宝是不是闻着这个很香,以为很好吃,就吃了一口?”孩子点头,“好吃吗?”,她摇摇头说不好。作者笑笑,对她说,嗯,这个不是吃的东西,不好吃,也不能吃,只能往脸上搽。然后告诉她,再香的东西,如果不是吃的,都不能往嘴里放。孩子忽闪着眼睛,很认真地听作者说,孩子听懂了。

作者抓住时机,边给孩子洗手和脸,边告诉孩子:油擦到脸上是对的,不过你擦得太多了,你有没有注意到妈妈每天给自己和你用擦脸油时,都是只用一点点,边说边沾一点点油出来,让孩子看看手指上的量,然后涂到她的脸蛋上。自始至终,孩子都很配合很满意的样子,洗过脸后,蹦蹦跳跳玩去了,以后再也没有破坏过任何一瓶面霜。

这样事发生在我们许多人身上,轻者骂孩子一顿,重者会打孩子。两种不同的做法和脾气无关,其实和我们对事情的认识有关。

如果我们看到这种“破坏”的潜在价值,知道孩子的自尊比一瓶面霜更重要,知道一次大胆的尝试能让孩子获得一种常识和探索地兴趣,就会知道一瓶面霜被孩子破坏了,有可能比它擦到脸上更有价值——这样想的话,心中还会有不快,还会发脾气吗?

“教育”并不是单纯的规范和监督,其实,“放纵”也是一种教育,是一种形式消极、意义却积极的教育。在这种“纵容”下,孩子可能损坏一些东西,可能制造更多家务,甚至可能受点小伤,而这正是走在受教育的轨道上。我们许多父母,看到孩子把玩具车拆的七零八散,就会骂孩子、打孩子,威胁孩子“再不给你买玩具了……”

给孩子立许多“规矩”,“规矩”固然是社会生活的必需,人们常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但是,在儿童教育中,则是“规矩太多,难成方圆”。

不要急于给孩子立规矩,尤其在他们认识世界的初期。有人说“规矩是用来打破的”,这句话用在儿童教育上是再恰当不过。儿童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探索的欲望充满体内每个细胞,而且,他们不知道行为的边界,所以常常会做出格的事或闯祸。在这样的一个关键期,家长要以正面心态面对孩子的种种“坏行为”,只要不危险,不妨碍他人利益,都可以放手让孩子去尝试。要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生活体验,不要简单否定,不要强硬地限制,更不要轻易进行道德的或善恶的评价,哪怕是这件事看起来非同寻常。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如果家长急于以一种成人世界的思维和标准来限制、规范孩子,很容易压抑孩子的正面激情,使他们的自由意志和创造力停止生长,乃至萎缩;不难发现,孩子把沙发巾弄皱、把玩具拆分、不小心打碎东西……都会遭到训斥。我们许多人都在做着:一边赞美着创造力,一边刻意培养谨小慎微的人;一边欣赏着宽容,一边对孩子苛求挑剔;一边呼吁着要尊重孩子,一边执行棍棒或羞辱教育。

童年的任务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内积累。一个人内在力量强大,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未来才有可能处理好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在人生事务中获得主动权。

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是不打扰孩子的自我发展,给孩子良好的启蒙教育,呵护好儿童的好奇心,发展孩子的自由意志,让孩子有幸福感。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许多人恰恰忽视了这些简单的教育要素中深藏的力量,更愿意把精力花在一些眼前的竞争事务上。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攀比心比较重,喜欢计较一些可量化的外部得失,如会背的唐诗比别人多几首,是否上了重点校,成绩排名如何,获得了多少种证书等等,不仅引导孩子和他人比,更推动孩子和自己较劲,较少关心孩子内在的感受。使得孩子的注意力被转移到各种“比”的事情上,当然自我成长力量就开始分散,最终孩子内心变得越来做羸弱。

不能不说,现在孩子承担了来自父母过多的焦虑,它成为一种压力,压的孩子喘不过来气。所以说过早地把孩子推入竞争的洪流,会破坏孩子的合作能力;会培养出病态的奋斗者;孩子更容易出现无力感、自卑感和心理失衡。

另外,现在老师也经常通过手机短信群发给家长们各种评价的通报,于是家长就无法淡定,不知不觉得提高了对孩子的要求,做着一边抱怨孩子压力太大,一边自己又给孩子施压,还说不这样做不行,自己也没有办法……

其实,当下乃至未来,比拼的不是“竞争意识”,而是来自更高层面上的价值判断、创新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等等。设想一个孩子如果体质好,心理健康,有求知欲,开朗友善,自信平和,还有什么样的竞争会打败他呢?

正如马云所说:“一流高手眼里没有对手,所以我经常说我没有对手。心中有敌,天下皆为你敌人:心中无敌,无敌于天下。”这也正是老子说的“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对于孩子就是“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还有就是关于孩子的习惯培养,我们都想让孩子有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但如何培养、在培养中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却是件需要我们用心用力思考的事。

我们经常对孩子说:在考试上,我可以原谅你因为不会做题而丢分,但不能原谅你因为马虎而丢分。心理学和生活常识早就告诉我们,一个人做某件事的精细程度和熟练程度有关,粗糙和失误是万事开始阶段的必然,只有经历过失误,并在失误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越做越精准。所以我们要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给孩子“试误”的机会,就像孩子学走路一样,经过无数次的跌跌撞撞,他自然就学会了走路。

如果一个孩子在学习上总是因为马虎而挨批评,他就会自动进行调整。首先,由于人的注意力有限,儿童的注意范围更狭窄,能量十分有限,如果把注意力投注反对错问题上,对思考和探索就无暇顾及。其次,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如果一个孩子不断接受到“你可以笨,但不可以错”的信息,且一再地因为马虎挨批评,他会在潜意识里自动降低自己的智力水平,让自己真的不会,以逃避失误带来的指责。这会阻碍孩子的智力发展,同时也降低他的自我认同感。

还有,经常批评孩子马虎,是一种贴标签行为,会给孩子一种负面强化,让他觉得自己就是个“粗心大意”的人,这种自我心理暗示会影响孩子的行为表达。让孩子变得更加马虎,甚至破罐破摔,进而把马虎固话为自己的一种特点,直至完全丧失自我修正的力量。

一个在学习上没养成思考习惯和探究兴趣、不自信或一直马虎的孩子,他能学业出众吗?

教育家杜威认为,习惯地养成是由于我们天性所原有的可塑性。儿童的可塑性完全不同于泥巴或蜡的可塑性,它并不是因受外来压力就改变形式的一种能力。儿童的可塑性必须以它自身从前经验为发酵剂,经验中的成功或失败作为一种成长训练,催化了儿童改变自己行为的力量。没有这种力量。获得习惯是不可能的。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许多人很在意上孩子在幼儿园能不能做到乖乖坐着不动,能不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并不在意孩子学到了多少“知识”,而且对于孩子一会儿玩这个,一会儿玩那个,进行纠正,还认为是在培养孩子的“专注、爱钻研”的好习惯。殊不知这种做法,恰恰带给孩子的是扰乱和压力,破坏孩子的正常心理秩序。

对于习惯的培养首先要基于接纳,而不是急于改造。

“三不原则:不生气、不介入、不怕吃亏”可以避免成人破坏性的参与,让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让孩子学会与同伴相处。

我们许多人经常抱怨说现在的孩子不懂得忍让,归因为独生子女问题,或是“溺爱”的问题,其实根本原因是我们对孩子的矛盾介入太多了。没必要的介入或不得当的介入,一方面会把孩子间的矛盾刺激放大;另一方面没给孩子留出学习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机会;还会容易让孩子遇点小冲突就觉得是个大事,反而变得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在我两个孩子小时闹矛盾时,我就是介入太多,不但介入太多还上纲上线,逼迫孩子说“对不起”,想着自己的介入会让他们平息,结果反而把孩子间的矛盾放大、让孩子失去解决问题的机会和能力。

儿童的世界非常单纯,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是成年人强加的,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把孩子间的冲突关系看成是“犯错误”,尤其是看成欺负和被欺负的关系。现在很多家长会对孩子说:我们不欺负别人,但也绝不让别人欺负,也就是教导孩子学会不吃亏。中国传统智慧“吃亏是福”强调的不是忍气吞声,而是以豁达之心看待世事,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气度和容量。

当然,总是要求自己的孩子出让东西的做法也不对,它会强化孩子的紧张感,从而使孩子变得特别警惕,表现得更自私。

一个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学会自我控制;一个不被信任、总是被当小偷一样提防的孩子,很难发展出诚信、自尊的品质。而我们许多人错把控制当成教育,从而导致孩子懦弱胆小,逆反暴躁,谎话连篇……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失去自由,不能成人。”“自由”就在每一个我们和孩子相处的细节中,只需要我们尽到引导和监护责任就好。

在育儿中尽量回归自然,使育儿更接近自然,趋于简单和美好。

关于胎教:胎教的影响是由情绪作为纽带产生的,凡让母亲愉悦的东西就是好的,内心向往的、有轻松感的,就适宜来做胎教,否则就是无效的或负面效果的。

关于母乳:母乳是奢侈品,优质牛奶是合格品,劣质牛奶就是危险品。孩子吸吮母乳。是母子间最自然最原始的亲情交流,随时都可以喂孩子吃。在6个月开始就应该添加辅食了,断奶的时间应该和添加辅食的时间相辅相成,哺乳量和哺乳次数逐渐减少,自然断奶最好。

没有比父母更内行的婴儿护理专家,当你深爱着怀中这个孩子时,婴儿护理技巧就天然地来到你手上。

关于纸尿裤:尽量少用。

关于婴儿车:适度使用,家长一定要珍惜怀抱孩子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孩子感受你的体温,方便和你交流。

关于幼儿说话:我们要遵循“道法自然”,允许孩子慢慢成长。

我们要净化育儿观念:

严厉教育是危险教育,而宽容饱含真诚的教育才是最美、最动人的,对孩子也是最有影响力的。经常被苛责的孩子,学会了苛责;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学会了仇恨;经常被批评的孩子,很容易变得自卑;经常被限制的孩子,会越来越刻板固执……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身”,“棍棒教育”不可取。

在生活中,还有一种“有本事”家长为何培养出“没出息”孩子。是因为这些家长太强权了,给孩子自由和自信太少。我们都知道过犹不及,对孩子的控制力主观愿望是好的,可在客观上却形成了对孩子自由意志的剥夺。成为拿锄头雕刻美玉的农夫,硬是把一块璞玉一点点砸成小石头。

作为家长,我们既要成长孩子进步的助推器,又要成为他们的保护伞。

这样的镜头大家一定不陌生:孩子拿着一块石头对妈妈说这像一条鱼,妈妈很不屑地看一眼,拿过来扔掉,“这哪是什么鱼,一块破石头,看把手弄得多脏!”就是这一个动作一句话,如同踏在幼苗之上的一只脚,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把孩子的天赋扼杀在萌芽。

每个人都是带着一些自然给予的特殊密码出生的,自然给予你一条鲜活的生命,一定会同时在你的生命中注入某种天赋。这种“上帝的恩赐”犹如种子,蕴藏着表达潜能,能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还要看外部是否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现在家长们的文化程度普遍提高了,对孩子的教育意识普遍增强,但教育水平并不见得同步增长。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不要有培养完美孩子的想法;其次接纳孩子的与众不同;然后家庭生活中要戒断严厉和专横;最后让孩子学业和游戏双兼顾。

我们如何看待电游?

生活在当下,想禁止孩子玩电游几乎不可能,人们对电游更多的是忧心忡忡、顾虑重重,总是把它和“瘾”联系在一起,而家长对它更是深恶痛绝,消之而后快。其实,电游就是个游戏,它和烟酒没有可比性,和毒品更相距甚远。它是一种更复杂,更有趣,更有吸引力的玩具。我们要做的是想办法引导孩子,帮他选择健康游戏。在孩子一开始玩游戏,让孩子把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该玩的时候玩,该学习的时候学习。家长做到拿捏得当就好,“不管是最好的管”,营造友好善意的家庭气氛,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不用负面眼光看孩子,让孩子无任何负罪感地去玩,我们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协调好游戏和学业的关系。

我们的教育要回归自然:

启蒙教育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它主要有智力启蒙(语言输入,多和孩子说话,尽早带着孩子进入阅读和母语经典背诵,推荐父母读《父母的语言》一书。)和情感启蒙(多和孩子接触)。

教育不是一件简单的告知与被告知的事情,要赢在细节上。

如何培养好习惯:顺应自然,适当推动。

一切培养习惯的行为都要首先顺应儿童的天性,让他在愉悦感中去慢慢形成,真正的好习惯是孩子有能力也有兴趣安排自己的一切事务。

要养成学习的习惯,而不是在规定时间内做出学习样子的习惯;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而不是在教条中刻板地重复某些行为的习惯;要养成好的品行习惯,而不是叫什么人说什么话的世故习惯……面对一个有无穷可能的孩子,成年人应该有敬畏感,不要以为自己吃的盐多,就具有指点孩子一切的能力。

养成必须是件自然发生的事,不要总挂在口头上,对孩子体恤些、宽容些、信任些,允许他做得不好,不过分指导和控制,让他有机会慢慢练习和调控自己。像卢梭说的那样:儿童应该自由成长,对他们来说,最好的习惯就是没有好习惯。

家长要从孩子所有的坏习惯中看到自己的坏习惯,然后加以改善。如果家长用自己有问题的习惯对待孩子,儿童也只能发展出有问题的习惯,几乎所有行动慢吞吞的孩子背后,都有个心急火燎、动作麻利的家长;所有不爱吃饭的孩子背后,都有个喜欢一勺一勺往孩子嘴里喂饭的家长;所有不自觉学习的孩子背后,都有个对作业和分数过分计较的家长……

欲强化某个好习惯,要用正面的或暗示的方法,杜绝批评和责罚。

不要让孩子在某事上有被否定感,而要让他体会到成就感和荣誉感。

多身教,少言传。

教育的目标是要尽可能让一个孩子优秀,但教育最要提防的是求完美心理。“邻家孩子”让多少孩子自惭形秽、失去自信,负能量越积越多。

作为父母,我们只有去学习,才是给到孩子最好的礼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33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508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812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607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28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1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71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0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56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7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2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89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32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6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73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06评论 2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