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自媒体的普及,传统媒体中心化的影响力,逐步被自媒体的影响力分散,每个人都是自己这个媒体的发声主角。发声,是为了跟目标受众建立稳固的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建立,就离不开「人物设定」。
人物设定,用大白话讲,就是你期待观众认为你是怎样的人,于是你就可以按照这样的人物设定,来打造自己的「个人形象」。
比如我给自己的人物设定,就是「一个只讲真话的市场营销博主,为-1~10岁的营销人提供职业发展上的解决方案」。为了让更多的目标受众相信我有这个能力解决这类问题,我就需要持续不断地分享自己真实发生的故事。
这些分享的故事,都要跟这个人物设定息息相关。当然,一个人活生生的人,不可能只有工作的这一面,还会有生活的很多面。生活中也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因为跟人物设定的主题无关,所以我很少拿出来分享。
故事,是最能打动人的。尤其是真实发生的故事,里面会有大量的细节充斥其中,能够满足观众们的好奇欲。人与人之间闲聊时的八卦谈资,往往就来自于自己或别人身上发生的真人真事。
当然,也有很多专业的MCN机构,会通过虚假的故事来包装IP,IP和这个人的真实形象完全是两个人。
我经常看到某些IP的内容,短视频上夸夸其谈,一到直播,遇到观众随机提出来的问题时,因为没有足够的思想内涵做支撑,讲出来的内容跟短视频所呈现出的状态判若两人。这种出门两张皮的状态,不仅观众看着不舒服,IP本人也会觉得特别累。
所以,IP并不是刻意美化出来的,而是把自己最真实的某一面呈现出来,「做自己」才不会累。
想要让别人喜欢你,认同你,你就要多讲述自己的故事,并且在故事中呈现出自己的「价值观」。时间长了,跟你处于相同频率的人,就会被你的「真诚」所吸引。
更有意思的现象是,当我在视频脚本中梳理自己的故事时,因为要契合所讲的「选题」,就要把故事背后所思所想的底层逻辑梳理出来,紧扣主题,用第一人称大白话的方式,完整地呈现出来。
当故事有了清晰的逻辑框架做加持时,「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感觉就会涌现出来。这时我才发现,原来每个人自己的故事,都可以特别精彩。很多人之所以没意识到,是因为很少有机会梳理自己。
梳理自己的过程,你会看到自己的成长历程,有高光时刻,也有至暗时刻。当内心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以故事的方式说出来的那一刻,内心也就得到了疗愈,生命力也就得到了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