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久和平的未来贡献新时代中国青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向世界青年和平大会的致信中强调:“和平的未来寄托在青年身上。”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80 年前,世界人民跨越差异、团结奋战,用鲜血换来了和平的曙光。如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不断加重,守护和平的使命,历史性地落在了新时代青年肩上。作为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新时代中国青年当以行动践行担当,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弘扬和平理念,以理性认知筑牢思想根基。青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阶段,其对和平的认知与坚守,直接关系人类和平事业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希望。” 新时代中国青年需主动汲取和平养分,用好网络、纪念场馆等资源,传播中外人民争取和平的光辉事迹;加强全球治理、世界文化知识储备,摒弃文明优越论,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唯有将和平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让 “以和平解分歧、以合作促发展” 的共识成为社会主流,为世界和平奠定坚实民意基础。

培养全球视野,以人类关怀拓展思想维度。当代青年成长于和平发展的红利期,对和平有着天然的亲近与认同,但也需清醒认识到部分国家仍深陷战乱冲突的困境。这种对比呼唤青年跳出“小我” 视野,树立 “既有家国情怀又有人类关怀” 的世界观念。新时代中国青年可从全球性问题切入,发挥专业所长,在学术研究中探索文明互信之道,在经济建设中寻找合作共赢之策,在文化交流中搭建理解桥梁。通过与各国青年深入对话,总结和平共处的经验,为消弭争端、增进互信贡献青年智慧。

打造交流平台,以多元互动凝聚和平共识。“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关键在于青年之间的交往。” 技术进步与全球化发展,为中外青年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新时代中国青年应主动担当 “桥梁建设者”,以青年志趣为导向,推动 “走出去” 与 “请进来” 结合、线上与线下联动、官方与民间协同。借助世界青年发展论坛、“国际青年领袖对话” 项目、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等平台,开展和而不同的文明对话,让各国青年在交流中理解 “国际事由大家商量着办” 的道理,让互利互信的理念扎根人心。

共建和平事业,以实践行动构筑情感根基。和平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需要在共同奋斗中铸就的现实。新时代中国青年应同世界青年一道,投身和平发展实践: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重大项目,为各国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助力孔子学院、鲁班工坊建设,传播中国文化与技术,增进文明互鉴;加入国际科技攻关,以发展破解和平难题;投身志愿服务、扶贫减贫,让公共事业惠及更多人。在共同奋斗中增进友谊、凝聚共识,为世界和平稳定筑牢情感纽带。

青年兴则世界兴,青年强则和平强。新时代中国青年以和平为志、以行动为笔,定能与世界各国青年一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守护持久和平的未来,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