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坼(三)

                    二、往事悠悠

      秋夜,一轮明月高悬在天上,窗外的木樨散着阵阵幽香,飘入室内。我的思绪一时陷在历史的长河里不能自拔,循着古人的足迹慢慢上溯,脑海里本来很清晰的八坼面貌却开始渐渐变得模糊起来了。面前如同见一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江南女子,玉指轻拨,幽幽的心事自琵琶弦上低诉,“她是在和我轻轻诉说她的过往么?”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尘封的历史如可遇不可求的洛神,似真又似幻,叫人捉摸不透。案头的书虽然越堆越多,但翻检后并没有太多有价值的东西,目前的所知距离历史的真相还是那么遥远,我不由心生气馁:“姑且先择取一点已知的写写吧,或许到了哪个因缘际会的时候,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呢!”

    《太湖水利史稿》称隋代年间“吴江、平望间是一片白水”,那么介于吴江与平望的八坼是否尚未形成呢?唐元和五年(810),苏州刺史王仲舒“堤松江为路”,“时松陵镇(今吴江城区所在地)南、北、西俱水乡,抵郡(苏州)无陆路。”到了北宋苏东坡(1037~1101)时候,有他奏浙西灾伤状,带叙吴江水灾云:“五六月间,数郡大雨不止,太湖泛滥,所在害稼。转运判官张壽自常潤还,亲见吴江、平望、八尺(今八坼)有举家田苗没在深水底,父子聚哭,以船栰捞。云:‘半米犹堪炒吃,青穟且以喂牛。正使自今雨止,已非丰岁,而况止不止又未可知。’则来岁之忧,非复今年之比矣。”(《浙江通志》)奏状中也提到了八坼的灾情。

      若干年后,南宋的大诗人陆游(1125~1210)在他的《入蜀记》中记到:“(六月)八日,雨霁,极凉如深秋。遇顺风,舟人始张帆。过合路,居人繁夥。卖鲊者尤众。道旁多军中牧马,运河水泛滥,高于近村地,至数尺。两岸皆车出积水,妇人儿童竭仂。亦或用牛,妇人足踏水车,手尤绩麻不置。过平望,遇大雨暴风,舟中尽湿。少顷,霁止,宿八测(今八坼)。闻行舟有覆溺者。小舟叩弦,卖鱼颇贱。蚊如蠭蠆可畏。”陆游不光在记中写下了沿途看到的八坼风情,在清乾隆《吴江县志》里还载有他留下的《过八斥遇雨》一诗呢,诗云:“胜地营居触事奇,酒甘泉滑鲈鱼肥。松江好处君须记,风静长江雪落时。”

      那时候的陆游大约四十几岁,而早在他路过八坼时,位于八坼东的永福教寺已于宋绍兴二十年(1157)由僧宗涧募资重建好了(明弘治《吴江县志》)。

      由上推算,在唐宋之间八坼就有供人留宿的集市了。但是明确的文字记载在哪里呢?看来还需慢慢寻找。

(待续)


(欢迎有缘人提供写作线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最后一瓣牡丹花》 下了一天的雨还在继续,她家门前那从茂盛的牡丹花被大雨无情地冲走,只剩一瓣在冷风苦雨中...
    管小妤阅读 515评论 2 5
  • 早上好!能量人生:每日一句正能量[玫瑰][玫瑰][玫瑰] (2018年9月22日 农历八月十三 星期六) 轻易就相...
    化北I六段演讲阅读 140评论 0 0
  • 春雨沥沥万物苏, 夏夜呱呱遍地蛙。 秋风飕飕叶纷飞, 冬雪飘飘把家还。 梧桐树下齐举杯, 柏树常青立门前。 明...
    蒋书丹阅读 173评论 0 1
  • 如果让时间倒流到2014年10月,你驾着船航行在平静的大海上,沿着波罗的海漂流而下,在傍晚或清晨,你可以在甲板的尽...
    时光里的欧洲阅读 685评论 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