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蒙昧走向文明,从蛮荒走入现代,智人们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躲过侏罗纪,灭掉剑齿虎,所凭借的是“传承”和“运气”。昆虫通过基因来遗传生存技巧,我们却可以通过符号、文字乃至书籍来积累知识,这样的bug能不让我们成为地球食物链的顶端,能不让我们对“读书”这件事产生敬畏和喜爱之情?但是“读书”有套路,并不是一腔热血就能成鸿儒,济时穷,阅读书籍不但是种体力活,还是个技术活!以下是Yue读的四个层次,仅做参考,希望有用。
一 阅读
第一层是阅读的书虫,重在博观。在文盲率下降的今天,阅读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你可以日读、月读,甚至时时读!小时候,无人陪伴,只能以书为友。捧着新学的新华字典,攻克一个个陌生的汉字,最后也能凭借大脑的神奇功能理解文章大意。大部分读书人,总要迈出这培养阅读兴趣的第一步,获得文字的敏感和心性的沉淀。
知音、故事会、小说传奇、志怪野史,逮着点有字的纸片就深陷其中,却像博爱而饥渴的吃客,只要是能吃的食物,就会塞入肚子,最后难免成为“胃病”患者。也许,我们知道了“茴”的几种写法,知道了“Biang”的多少笔画,知道了世界广博、宇宙浩瀚,甚至哪个角落还有鲛人在呼唤,但是书山有路常迷路,若无指点和突破,则往往不见书山真面目。
二 悦读
第二层是悦读的书痴,重在约取。经过了囫囵吞枣式的尝鲜儿,大致知道了自己的口味。不管是“雪夜读禁书”的快感,还是“韦编三绝”式的投入,世界上从不乏读书成痴,嗜书成狂的故事。宋朝的钱思公(钱惟演)虽然生于王室,但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真正做到了“手不释卷”。现代人十分喜欢的大文豪苏轼也是个书痴,他喜欢用抄书来背书,最后达到随便指出哪个字,就能“应声辄诵数百言,无一字差缺”。
古人如此“学霸”,今人也不差,比如能背诵《红楼梦》全书的沈雁冰,过目不忘、学贯中西的钱钟书,被称为“教授的教授”的陈寅恪……“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先生们如果不是如此痴狂,也不会取得如此成就。但是,痴有时候也意味着失控,痴迷历史的可以拒绝现代,痴迷小说的可以忽略客观。在痴迷武侠玄幻历史侦探科幻的学生时代,我可以一个月不出门,也可以一口气看三部曲,这种痴狂的背后是对阅读快感片面的沉溺,不仅伤害身体,也无益头脑,值得清醒的书痴们引以为戒。
三 岳读
第三层是岳读的书友,重在实践。世上本没有书,但“先贤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有文字,终有知识。在经历了前面的大量输入后,我们已经看到了知识森林的轮廓、学问海洋的深浅。在“百经注我”之后,需要通过有意识的实践来达到“我注百经”的要求。
之所以是“岳读”,是因为一方面我们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了解水文地理,就得走过山川河流;欲为诸佛龙象,就得先做众生马牛。另外一方面,我们需要脚下丈山岳,胸中有丘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像“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一样,都是相互的范畴。不然,生活就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不懂的诗和到不了的远方。只有亲口品尝了文字的味道,亲眼观望了学问的泉源,亲手接触了知识的土壤,才能有幸做到诗酒趁年华,书剑两不误。
四 越读
第四层是越读的书生,重在超越。书生已经泛滥,但真正的书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百无一用非书生,真正的书生并非寻章摘句老雕虫,也并非老气横秋吊脚橱,而是超越书本、超越自身甚至超越尘世的高手。
超越书本,意味着睁眼读世界。你读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也读到“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超越自己,意味着“知行合一”的“我心光明”。每个人都有他与生俱来的局限,也往往受困于周遭的环境。唯有“龙场悟道”式的闪电,才能激发生命的宝贵潜能,创造无限的未来人生。超越尘世,意味着思考生命的终极。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在生死无际的奥秘里,谁能勘破古往今来的大恐惧,谁也就真正确定了此生此世的坐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