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共享单车的人,脑袋里究竟装了什么?
2017年,共享单车无疑是热门话题。且不说其便民高效环保诸多好处,现在还有带动就业的优点:自行车修理作为一个记忆中的行当,最近几年来,发展是谈不上了,说苟延残喘有点过分,但日薄西山是肯定的。共享单车的红红火火带来自行车修理的火火红红。我家小区向东第二个红绿灯左拐向前50米处的自行车修理者王大爷没想到,一个人生过大半,功能机都不能玩转的人,确确实实被互联网+给“加”了。王大爷作为某FO专职修车者,从低技术低附加值行业一跃而成为热门互联网从业者。高科技产业必然需要更高的技术要求:以前修车,顶多就是补胎打气,换个车坐椅都算大活。现在王大爷需要掌握多门技术:“轮毂复圆功”,“大梁断裂无痕修复术”,“闸线再造术”还有他最应以为傲的绝技“锁眼掏口香糖大法”。当然,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辆送来的自行车会被折腾成什么样子。面对层出不穷的单车破坏手段,王大爷也是疲于应付,感叹英雄末路。
涂车牌,刮二维码,卸车胎,撬车座,装私锁,“车座藏针”、“单车上树下河”.....各种花式虐车让人看到创新型国家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与澎湃的执行力。如果将共享单车看作一个人,刺文双颊是标配,刀砍斧剁,火烧水淹算是日常,车裂腰斩,五马分尸也是一次次上演。单车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要受此虐待?放过他吧,他只是个车子呀!有人说“共享单车其实就是国民素质道德的一面镜子”。这话我是不服的,镜子里的脸免不了绮罗粉黛,膏泽脂香,失了本来面目。说共享单车是国民素质道德的一个无影灯,大抵是妥贴的。在光与亮中,遵纪守法,维护契约精神的人们得到便利,而角落里的黑暗与丑陋,也张牙舞爪,一涌而出。最好是有一个更高科技的无影灯,能够直视大脑的那种。可以让我们好好看看,那些破坏共享单车的人,脑袋里究竟装了什么?
剖析是个好词。字典里说,解剖并分析的意思。解剖自然是不会的,又没有能洞察大脑的无影灯,那就只能对这些行为稍作分析了。从结果来看,这种行为使自行车的功能部分或全部的丧失,使其他乘用者不能正常使用,具有负的外部性。共享单车运营企业为此承担大量的维修费用,王大爷每月不菲的工资就是明证。更严重的是,破坏行为尤其是不易察觉的自行车损坏会对使用者产生很大安全隐患或直接伤害。想象一下,骑小黄车下坡时发现闸线无法使用的惊恐,还有往车座藏针简直就是危害公共安全罪。直接的经济损失加可能的身体伤害,后果不可谓不严重,那动机呢? 在中国,“损人”行为的目的大部分自然是“利己”了,绝大多数共享单车的破坏也是由此引发。上私锁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对有些人来说,共享的就是免费的,免费的就等于是自己的。我对自己的车上锁,何须多言?况且面对数以百万计的共享单车,仅仅只是让其中的一辆单车属于专有,根本微不足道,没有多给一辆车上锁,简直是无私。
再一种动机是自身利益被直接侵犯之后的报复。代表就是倒闭的单车店老板与失业的摩的司机。共享单车作为一种颠覆性的创举,理论上完全可以实现“端对端”的直接到达,与共享单车相比,黑车,摩的,三蹦子无论从费用,安全性,便利快捷方面,都没有优势。随着共享单车数以百万计的大量投放,什么竞争?不存在的。摩的司机们甚至都来不及反抗,便被巨额资本裹挟的互联网浪潮湮灭。愤怒的蓄意破坏只能反映出时代巨轮底下他们的无助与慌张。 还有一种动机是满足变态的权利欲与掌控感。“虐车”对于他们,与虐猫,虐狗类似。而单车与猫狗相比,更无任何反抗的可能,虐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这种方式在那些经常受到伤害但又无力去避免被伤害的人身上多见。通过将痛苦转移到那只被虐的车上,幻想中自己成为了具有力量的加害者,而不再是现实生活中谨小慎微的受害者。对于这样的人,我只想说:愿你被这世界温柔对待。 孟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现在社会的仓廪不可谓“不实”,礼义廉耻好像越跑越远了,所以还是劝孟子不要说了。毁坏单车,说到底还是个人素养与公共资源的不匹配。这正好证明了我国现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的正确性,精神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关于这件事的解决办法,暂时没想出一劳永逸的好方法,不过上私锁的人那么多,开发一个共享管钳APP怎样?说不定会是下一个互联网风口哦,想想都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