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三下乡:支教课堂启智趣“锌”火相传伴童行
晨光熹微,夏风轻拂,7月29日,青岛农业大学“锌”火相传小小化学家赴菏泽东明实践服务团围绕经典文学、食品安全及化学实验开设三堂特色课程,以实用知识与趣味教学结合的方式,为当地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体验。
品读经典名著感悟文学魅力
在《西游记》赏析课上,支教队队员田蕊平以“经典桥段+人物分析”展开教学,不仅生动讲述“大闹天宫”中孙悟空自封齐天大圣、勇斗天兵的豪迈,“三打白骨精”里妖怪的狡猾与师徒间的误会等情节,还细致解析唐僧的执着向佛、孙悟空的神通广大与叛逆精神、猪八戒的憨厚贪吃、沙和尚的任劳任怨等鲜明性格,引导同学们感受经典作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同时体会师徒四人虽性格迥异却始终并肩前行的团队协作内涵,有效激发了大家对古典文学的阅读兴趣。
辨别食品优劣守护饮食健康
在食品安全课程中,支教队队长王兆源围绕“辨别食物好坏”与“健康习惯养成”展开讲解,列举了方便面、油炸食品、腌制类食物等垃圾食品对身体的危害,以及路边摊存在的卫生条件差、原料劣质、加工过程易产生致癌物等风险。随后,王兆源还演示了通过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闻是否有异常气味、观察食物状态等方法辨别变质食物,并倡导同学们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帮助大家树立起清晰的食品安全观念。
玩转趣味实验探寻化学原理
在化学实验课上,支教队队员孙康带领同学们动手开展“蓝海沉浮”实验,先介绍了透明塑料杯、白醋、蓝色色素、小苏打粉、色拉油等实验器材,然后指导同学们分步操作:在白醋中加入色素搅拌,将小苏打与色拉油混合,再将醋酸溶液倒入油中。同学们亲眼观察到气泡带着蓝色色素在液体中反复沉浮的奇妙现象,孙康结合这一过程,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了小苏打与白醋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以及浮力与重力变化导致气泡沉浮的原理,让同学们在动手与观察中感受化学的趣味,培养探究精神。
三堂课程紧扣“知识传递+能力培养”目标,将理论讲解与实践演示相结合:赏析课既解经典又启思考,食品安全课既授方法又养习惯,实验课既传知识又亲体验。这种多维度教学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提升了动手、思考等能力,践行“锌”火相传理念,助力当地学生全面发展。
通讯员:李艺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