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茫茫戈壁滩上,生存着一种西北独特的植物——骆驼刺,无论生态系统和生存环统如何恶劣,这种落叶灌木都能顽强地生存下来并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只有一簇又一簇的骆驼刺在阳光下张扬着生命的活力。
骆驼刺为豆科骆驼刺属的半灌木,高可达40厘米。茎直立,从基部开始分枝,枝条平行上升。叶互生,无毛,具短柄。总状花序,腋生,老茎的刺上无花;苞片钻状,花萼钟状,花冠深紫红色,旗瓣倒长卵形,冀瓣长圆形,子房线形,无毛。荚果线形,弯曲无毛。分布于中国内蒙古、甘肃、青海和新疆,生长在荒漠地区的沙地、河岸、农田边,具有耐旱,耐盐碱,抗涝的能力,适应力很强。
青鲜骆驼刺是骆驼喜欢使用的植物,其他家畜很少采食。骆驼刺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每50千克骆驼刺粉营养价值相当于40千克高粱,可作为家畜精料使用。据测定,疏叶骆驼刺花期粗灰分为8.80%,其中含钙1.53%、磷0.15%、无氮浸出物46.24%、粗纤维21.56%、粗脂肪1.95%、粗蛋白质12.56%。骆驼刺制成干草粉或与其他草类混合饲喂,适口性好,家畜很愿意采食,可提高其利用价值。
刺糖是从骆驼刺叶上分泌出来的黄白色发粘的糖汁,凝成透明小颗粒,味甘、酸,性温无毒。民间用于治疗痢疾、腹泻、腹痛消化不良等疾病。通过对骆驼刺、刺糖活性化学成份进行系统研究,分离鉴定了50个化合物,其中14个化合物为骆驼刺属植物中首次发现,4个为骆驼刺植物中首次发现,而新化合物异黄酮木脂素的发现则是全新的化合物。此类物质在“自然界中很难发现”,对鼠肺癌细胞株显示出中等强度的诱导活性,“预示具有抗癌应用价值”。
骆驼刺能在在恶劣的生态环境中生存下来,是因为进化出了良好的适应机制。首先是骆驼刺叶子小,个子也很小,一般就长到30厘米左右。这样的小个头,在干旱酷热的沙漠里,能减少水分的蒸发。植株上的尖刺,幼嫩时颜色为绿色,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在成熟后可以进行防御,降低动物啃食带来的能量损失。其次骆驼刺有宠大的根系,地上部分较大的骆驼刺,其直根地下深度达到3米左右,侧根直径也在1米左右,庞大的根系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找水源,吸收水分。而且这些根通过不定根相互联结在一起,形成了一张地下网络根系,春天多雨时,还充当储水器,吸收大量水分,然后拼命地向四面八方伸展,寻找一切可以获取的水源和营养。通过不定根寻找水源,营养良好的区域,骆驼刺能够快速占领资源最优区域,并通过不定根进行群体内的营养水分运输,增强群体的生活能力及防御能力,迅速壮大种群,从而能够占领更好的领地。
同很多沙漠植物一样,骆驼刺的茎和叶一旦被风沙埋住,很快就能在沙地里生出新的根,这些新根叫不定根,它们能长成新的植物。同时骆驼刺因其根部可吸收积累一定量的盐分,还可起到改善土壤质量的作用。
因此,从生态工程及系统工程综合效益入手,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在绿洲外围建设以豆科植物骆驼刺为优势种的防护林及盐化草甸,对于抑制草场退化、减轻干旱荒漠农区绿洲的盐渍化及沙化、保护及扩大绿洲等起着重要作用。
骆驼刺被誉为沙漠勇士。在戈壁滩、沙漠随处可见,不论生存环境如何恶劣,这种落叶灌木都能顽强地生存下来并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在这干燥的沙漠之中,它顽强的,悄悄地生长,给这荒芜的沙漠带来一点浅绿。
借以此文,纪念我的父母乡亲们,他们年轻时响应号召,扎根新疆,就像骆驼刺一般,生的随便,活的顽强,开的洒脱,只为了点缀那一抹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