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两天的时间把一本世界名著《简·爱》读完了。说实话,读完后我对此有一瞬间的空缺。如果不是这里的语文要考名著,我恐怕一辈子也不会去看类似《简·爱》的小说,因为这是我天生的惰性就决定的事。
看到这本书突然想起今年暑假在读全职期间,顺便去读的另外一本名著《茶花女》,值得庆幸的是《简·爱》没有《茶花女》那么充满悲剧色彩。
那本《茶花女》是从樊老师手中要来的,记得2016年初,樊老师在QQ问我要什么书时,我脑子一热,突然跳出了《茶花女》,可能是做阅读时看到小仲马四处碰壁的执着,也可能是看到这是第一本以妓女为主角的小说的字样,我很毅然地选择这本书。可拿到手后倒真是印证了《黄生借书说》的那段话,“书非借不能也”。我把那本茶花女就那样地摆在桌上,一页也不去翻,时间久了,积满了灰尘。
直到这个暑假,我才大发慈悲地突发奇想,想把这本书看完,看完后却又非常难过。可能因为《茶花女》的故事是倒叙的原因,从一开始就知道玛格丽特与阿尔芒的爱情是没有好结果的,妓女与富家公子之间终究有着阶级差距,因为玛格丽特喜欢去剧院时带着几束茶花,所以当地的男子给她取名“茶花女”,每当她和阿尔芒在一起的日子越美好,也衬着开头玛格丽特死后的场景越凄惨,每次读着读着都有一种悲伤的气氛,这种感觉是真实存在的。
而相比较《简·爱》就相比美好点,尽管夏洛蒂·勃朗特给这个故事编撰了大多的巧合,但是我还是很喜欢这本小说。很早以前,我以为《简·爱》的名字就是它的直译,简单的爱情。
直到六年级时,在樊老师的语文群中,我才发现我错了,当时樊老师让我们班每个人都推荐一本名著,我很清楚地记得是闻雯推荐了《简·爱》,当时我就匆匆看了几眼,就只记住了我之前误认已久的错误:女主角是简·爱。
这次真正去看时,我才感受到了这本小说的魅力所在,从盖茨黑德,到洛伍德,再到桑菲尔德,我觉得简·爱是幸运的,在当时混乱的大环境下,却可以找到自己的真爱,罗切斯特,即使结局罗切斯特变成了一个双目失明的残疾人,我却依旧觉得这相对于《茶花女》的生离死别是一个比较完美的结局。
也正是这一次,我后悔当初没有好好重视樊老师的那次活动,那个Word文档在我电脑硬件损坏后彻底清空了,曾经的那一丝慰藉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