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共享按摩椅?这是我今天逛商场有感而发的想法。这不仅是与当下异常火爆的共享经济非常契合,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刚性需求。
先来看看我是如何产生这个想法的,
像万达广场这样的大购物中心,特别巨大。像我这样的身强力状的人逛一天下来也是精疲力竭。虽然有时候听到女生说今天穿着高跟鞋逛街一整天,我挺佩的。但我想她们应该和男生应该是同一种生物吧,也会觉得累。如果要是逛两个小时觉得累了,原地有一张床先躺上20分钟,休息一下听听音乐,然后再接着买买买那该多好啊。嘿嘿,想得挺美,不过我的思路就是这样来的,但是床太大,占地方,而且大庭广众之下睡在床上感觉怪怪的。顺着思路想到了替代的方案为按摩椅。
有了这个初步想法之后,我按照系统的产品设计思路梳理了一下这个新方案。发现如果将共享按摩椅做为一盘生意来经营的话,也是大有所为。
首先,
它具备共享经济的标准,共享按摩椅这个项目涉及到按摩椅服务商、按摩椅生产商、场地提供方三方的利益链,服务商从生产厂家买机器,开发服务后台程序,然后向场地方进行投放,服务商和场地共享收益。通过互联网在通过微信APP扫码支付后,软件后台会发送指示给按摩椅进行工作。是是一种将手机支付和商用按摩椅结合的共享项目。它与当前共享项目盈利模式类似,共享按摩椅也是一种分时租赁生意。而资本市场青睐那些能快速复制、快速增长的项目,因此具有高频次、普遍需求的共享经济项目很容易获得资本青睐。
其次,
这个项目不是那种跟风式的项目,一阵风过后就消失的那种。以互联网的概念来说,有火热跟风级产品与刚需性产品,刚需性产品不多解释。火热跟风级产品的概念意思是说,它在短时间内突然爆红而被人所知和使用,短期内快速增长,但在一个更长的时间内,用户新鲜感一过,用户增长与活跃度迅速滑坡,难以维持长期发展的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产品。
这类。火热跟风级产品的本质是一招鲜,简单好玩个性化,上手无门槛,但很容易在新鲜感过去之后,迅速迎来疲态。也就是说,它并非一般大众用户的刚需,很难让普通用户有沉浸式、持续性的高频次消费的需求。
我们再来看看共享按摩椅的优势
它是一种追求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它符合消费者追求健康和休闲消费、迎合养生健康消费升级的需求。在国内,亚健康的白领人群庞大,据统计数据显示,因压力和过劳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比例高达70%,肩颈酸痛是所有现代人的通病。人们逛街玩累了,等餐、等待电影开场等碎片化时间,有一张按摩椅可以躺下来按摩休息一下,是是大部分都市人群的刚需,而且一旦用户习惯形成,它可能是一种持续性的需求。
另一方面,共享按摩椅场景布局空间与场景也更多元化,它不仅依靠着大型购物广场、商场出现,还能依靠电影院,KTV,机场、高铁站、地铁站等等场景出现,对比共享KTV机面对的人群可能只是爱唱歌的群体,娃娃机的主流人群多为女性。而按摩椅对应着所有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买个按摩椅相对比较昂贵,而且非常占用家居空间,因此,购买按摩椅不会是大部分消费者的刚需,而体验按摩则是刚需。
因此,按摩椅这个产品天生就适合共享,另一方面是,共享按摩椅比共享KTV占用空间更小,意味着投放的数量与场景更多,能够形成规模效应,甚至能放到酒店房间内、电影放映厅内,而当前来看,共享KTV当前只能投放在公共场所。问题来了,如果在商场逛累了以及在等待的碎片化时间内,如果共享按摩椅的需求是一种更为普遍与广泛的需求,而且它布局的场地是与娃娃机、迷你KTV类似,甚至就在同一楼层,同一场地的隔壁,那么就意味着它可能会收割以及圈占当时当地的其他共享项目的用户的碎片化时间。
最后,来看看如何改进这个项目,让它更完美。
比如无人看守模式可能会遭到人为破坏,不消费的顾客以及小孩占用按摩椅或导致有消费意愿的用户无法使用,卫生问题等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想到能不能给按摩椅加一个罩子,用户如码之后才能打开,打开就开始记时,用完了之后就将罩子盖上,类似共享单车的琐一样。就能有效避免不消费的顾客以及小孩占用按摩椅或导致有消费意愿的用户无法使用。
对于其它两个有待改进的地方,或是更多需要考虑点,欢迎朋友们各自脑洞大开,给我更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