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上书店是间维多利亚风格的小屋,门廊上挂着褪色的招牌,上面写着: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人到中年的A.J突然妻子妮可去世,留下他一个人照看小岛上的这家书店。当图书销售的艾米第一次来到岛上的时候,他们给彼此留下的印象并不是很好。后来,《帖木儿》的突然失踪和玛雅突然出现在书店,以至于后来艾米和A.J相爱,一直到最后。原来玛雅是他前妻的姐夫的私生子,而《帖木儿》却意外在姐姐那里发现。当姐夫去世后,姐姐和警察在了一起。A.J最后生病去世,退休的姐姐和警察接管书店,植入了咖啡、糕点才得以维持下去。
小岛上的几个生命紧紧相依,走出了人生的困境,而所有对书和生活的热爱都周而复始,愈加汹涌。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书籍都将给我们活下去的支撑点。这会是很多喜欢读书的人的共鸣。一切失望过后,可能会有温暖。或许这是这本书大卖的原因吧。
其实,我对于整本书的感受没有那么强烈,或者说没有它的名声之大带给我的震撼,再或者我没有从事相关行业可能不太懂吧。所以我只写写关于读完这本书我的几点看法。
1.现在书店的维系。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传统行业面临着巨大危机,当然实体书店也逃离不了这层厄运。改革,势在必行。当小岛上的书店生意越来越惨淡的时候,很多时候难以维持书店的日常开销。电子阅读器,电子书,网购的便捷使得书店面临关门的节奏。可是一个小镇没有实体书店却也是万万不行的。毕竟,书店是一种文化,一种习惯。如果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没有了书店,这也是不行的。而实体书店要得到发展,就像后期A.J会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这样可以增加一点爱好读书人的黏性。再者就是后期转让后的咖啡书吧来缓解经济压力。这是越来越流行的方式。书吧。但是现在很多小型书店反而是书的概念少一点,“吧”的味道重一点,和一般咖啡馆差不多了。总感觉怪怪的。可是如果不这样,真的不知道他们该如何生存下去。正如我经常去的博库书城。其实,关于每天卖书的营业额可能还没有咖啡吧的营业额多。相对于我这种工作不久的人来说,一本没有任何优惠力度的书确实不会很爽快购买的,一般是带孩子的父母,出手可能大方一点。而年轻人更多的是回去网购。但是,我却愿意花20多块钱点一杯咖啡坐在那里。其实我也不知道我这是什么逻辑。貌似我一个下午看一本书,而那本书的价格也差不多这个价格,但是我却没有选择买书,而是喝咖啡了。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书店里有看书的氛围,家里的书堆积了很多,却没有怎么看,反而喜欢在书店看书,正如“书非借不能读也”似的。
2.整本书的结构
每一章节的开始都是用一本书名做小标题,然后引子是关于这本书的内容关联到这章要讲述的内容。这种方式是我没有见过的。一本书里面推荐了很多可读的书,这一点很不错。
3.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作为一个书店老板来说一定要读很多书。基本自己入手的书都要有阅读,当然针对于小型一点的书店来说,而新华书店这种雇人都雇了很多就应该另当别论了。引荐一些书,销量和书的品种也有关系,要学会给适合的人推荐适合的书,当然这些可能针对于常客或者小地方大家都熟悉的书友了。没有我以前想象的那么简单。
4.不明白的人物安排
最后安排男主人公不幸离开,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才能将《帖木儿》引出来,还是说真实故事可能是这样的,还是以此来做结尾。如果安排他继续活着,实在没法写了。还是预示什么呢?
不明白为什么妮可的姐姐怀孕七次却流产七次呢?注定没有孩子的安排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仅仅为了表明每个人都会遇到不愉快或者失望吗?或许透过几个人物命运的安排来折射出我们大部分人的命运呢?
是书店维系了大家共同的关系。
我相信实体书店永远不会消失的。愿书店能发展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