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我当年的报考,没有那么多准备,没有那么多思考,好像一切来得很自然,直到现在,看到现在周围很专业的报考,我就在想,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选择哪座城市?哪个专业?哪个学校呢?
其实静下心来,我也不知道自己会怎么选择。只是知道,当没有人给我灌输这方面的介绍,我还只是一个像小学生一样的白痴,傻傻的只是知道不管考成什么样子,坚决不复习,像我这样的人复习了也等于浪费了一年的时间,仅仅是磨练了非常人的心态罢了。当年的成绩少的可怜,自己却很知足的说,和我平时模拟考试差不多,现在想想那时候我怎么那么容易满足呢,而现在彻底被各种欲望压垮。
关于当年对工程造价专业的选择,源于我们班主任的一句话,她说:"分数低报个冷专业,正好你愿意学数学,那就选个工程造价吧。"老师大概是这样说的。就这样一句话,我和我妈妈就开始各种圈圈画画有工程造价专业的院校,一下子就报到了湖北咸宁。
而后的三年专科,事实证明我就是一个不长心的人,在校期间除了改变了自己的性格,结交下一群好伙伴,锻炼了独立的能力,在学业上依旧为零,仅此一张毕业证,几个荣誉证书,或许三年只能这样简单的概述,我已经感觉到够繁衍了。当年的分数只是一个对于过去的收尾,而大学以至于到工作都是另两段不同的开始。
所以说不管你考多少分,现在看来都没那么重要,因为这已经是过去时,你现在要面临的巨大转折是填报志愿,你不能任性的按照你的兴趣爱好填报,你也不能完全听前辈的指点,两者倒是可以相互结合一下。我觉得家长的想法略微参考,除非你父母让你选的专业是直击毕业之后的工作,那么如果你可以听他们话,毕竟稳定的工作是长久的打算;如果反之,那么你可以参考一下你班主任的意见,毕竟班主任和你共处三年,而且他的学生都是很好的范例。
虽然当年的我没有自己独立思考选择专业的问题,但是我的班主任结合我的兴趣给了我很好的建议,虽然如今的工作很普通,但是最起码能生存,有一技之长以至于不会失业。但是我觉得如果我在校期间能像高中的时候一样努力,现况应该会比如今要好很多,至少我觉得大学的学业是我的一个遗憾,可是哪有那么多完美。甘于平淡有平淡的故事,不甘心的攀爬更会有别样的精彩。我少了一份精彩,求得一份假象的安逸,长久的安逸是不休止的学习。恰好幸运的是当年的填报志愿给我当下的坚持,对于工作的热爱,对于这门技术的学习,都需要用心的坚持,而这些都是源于我对于数学的喜爱。
我个人认为兴趣相比之下会重要一些,因为我们宿舍的一位女孩家长给报了工程造价专业,可是她自己并不喜欢这门专业,她喜欢的是设计,就这样也是荒废了三年,毕业后开始做文案,后来自己存了钱,开始学习了设计,她用自己的行动证实了她的兴趣爱好。可是这要用三年的时间换来这样的一切,会不会感到有点漫长,如果当年她的父母听听她的心声,或许毕业三年后她早已经是设计行业的精英了。
除了兴趣之外,涉及到院校和城市的选择,我觉得城市比院校更重要,毕竟城市不一样,见识和价值观的定位会有所不同,当年我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观念,从而为了专业而报考院校,忽视了城市的重要性,对我的影响不大,但是通过我和我身边人的经历来看,这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或许任何的一个选择都会是一个未知的过渡,我们掌握不好未来的趋势和世事的无常,我们能做的就是适应即将要发生的一切,保持自己本身的良好态度和各方面的优势,在不同的阶段改变着自己,让自己在任何一场挑战中都能保持完整的自己。
填好志愿,又是一段新的旅程,无论好与坏,都是一个新的起点,都是一段美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