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朝圣》里有一句话,“或许这就是世界需要的,少一点理性,多一点信念。” 现实中很多事情不成功,不是因为它太难,而是因为我们没有选择相信。以为看透了生命的实质,现实面前谈梦想是天方夜谭,于是生活被过得平淡无奇。然而平淡无奇还好,更多的却是夜深人静时内心狂澜愁肠百结,悔恨没有不遗余力去争取,遗憾梦被无声无息地埋葬。其实游戏了人生,还自欺欺人一切是最好的安排。
文| 小若
前一晚好朋友找我聊天,她说,“感觉你的心平静了很多。” 然而我却明显地感觉到她内心的焦虑不安,好像有一阵子了,话语间都是迷茫。下学期我们就都毕业了,毕业这件事,不知道把多少人的大学最后一年扔进了就业的无底洞里痛不欲生。她说的每一句话我都记下了,因为感同身受,曾经我也是这样走过来的,所以我懂。
不想把喜欢的东西成为一种工作
为什么“工作”这个词从一开始就被定义为“不喜欢”了呢?如果一开始就认定“工作”等同于压迫、疲劳、无奈,那毕业后剩下的人生,确实只能草草了事了。首先,工作也是被赋予了快乐的意义。工作得来的成就感,过程也许艰辛了点,但也是一路带着期盼,这样的心不应该是快乐的吗?其次,之前写过一篇,将爱好与职业打成一片,这是村上春树对自己人生的选择给了我触动内心的启发。如果我们喜欢的并不是好逸恶劳,也不会犯罪,为什么就不能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余下的人生可能都在工作,那一天的24小时除去上班就是睡觉,我们凭什么说这样的选择是在保护自己那份纯粹的喜欢?难道将它扼杀在摇篮中或者让它在泥土里发烂了才随了心?其实一生中可以真正对得起的时间,真的没有很多。
准备了很久的考证都挂了
我想经历过了大学多少都会明白,以前动不动就因为试卷上的分数而落泪是多么傻。不是说分数不重要,只是没必要到肝肠寸断。大学除了必修课程,我们有很多时间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去做。很多人考证,像我们的专业,口译证,笔译证,日语等级等。不知道考证的人,准备的过程心态是怎么样的?是在于提升自身能力,还是在于最后拿到一个小本子。朋友说她每学期准备一个证书考试,然而都没有通过。如果备考过程是为了最后拿到一个本子,那确实是浪费了人生。但如果能够发现,自己能力提升了,那一切还是值得的,不是吗?可能很多企业有证书要求,但是总有那么些企业只看重你真实能力。更何况,考证又不是此生只能考一次。
除了这个就什么都不会了
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好像什么都不会。不说那些很牛的人,像我们普普通通的人,好像在大学也没有为自己培养了什么能力。喜欢画画,又不是很会画;喜欢写文章,文笔又差;热爱唱歌,但是没有脸。很多很多。也许很多人从大学一开始就为自己日后的就业砌石铺路,但对于很多其他人,只是在这期间想到什么做什么,只是出于兴趣,出于那一次次任性的心血来潮。当然,如果追求的爱好没有成为一种能力,这样到了最后择业就可能不是很好了。可也不是无药可救了。你觉得无法胜任很多职位,那就选择适合目前阶段的你的一份工作,再者不断争取你心仪已久的。不会画就慢慢学,文笔差就勤快练。喜欢这种东西,学习它是在你人生中做着你喜欢的事情,过着你喜欢的生活,不是为了一张纸的考核。慢慢地会发现,能力是在快乐中爆发的,那个时候,继续下一个目标选择,不好吗?每一段人生都是很多个节点的,拐角处遇见的永远是未知的,而好与不好是你曾经的选择和决定。当然我们必须排除一下意外,你要事事称心如意当然不可能,完好无损的人生那是在电视剧上演的。
好像可以做这个
我也曾经在某一瞬间发觉了适合自己的职位而感激涕零地拍案叫绝,然后了解了一阵子,发现越来越无趣。然后又开始寻找下一个适合的岗位,再一次感恩戴德地欢欣鼓舞,好像这个也可以。准备着又发现,自己对它其实一无所知。讲真,其实那个时候是要崩溃的。最后还是有人跟我说,“你明明已经有过那么多经历了,为什么要抛弃以前的呢?”听完觉得自己一直在舍本求末,于是我平衡了我喜欢的和我能做的,选择了一个方向,自此不再那么迷茫了。当你发现“好像可以做这个”的时候,不要像我当初一样以为所有事情一蹴而就。在你“完全确定”而不再是“好像”之前,不要把自己的选择定在了十字架。
每天都在反思
人确实要反思,回过头看看自己走的路上留下了什么痕迹。但不是每天都要用几个小时来反思自己的人生,这样关在屋内的反思也反思不出个所以然。不要过分沉重了我们的错误或失败,成功不是靠想出来的。又不是什么滔天大罪需要花整个人生去反省弥补。哪个地方跌倒了,方法错了,还是想法不切实际,或者心态有了什么偏差,也就是这样而已。总结一下,拍一下灰尘就可以站起来了。看一下蓝天中稀碎的云间透过的璀璨,脚踏实地地往下走。
我们不要再迷茫了
有人说,在宜家工作,“要少用理性,多用感性,听一听你自己的心。” 也许任性,也许理想化了,但世界上就是有这么些人存在着并且最后如愿以偿了。毕业前的我,也还没有找到工作。最后的一个寒假,却不再是之前每一个忙碌的假期好像每一分钟都必须在计划之内。天气冷,没什么特别的事,放任自己睡到自然醒;看见枕边的相机,拿起摄影书籍边学边拍;有状态思考,便拿起笔记,继续学习一些经验;脑子突然有些空荡荡,那就看书;偶尔躲在被窝里煲着韩剧,困了就睡着了。直到这个寒假我才发现,原来生活可以过得这样简单。不是因为我以后可以不用工作,看似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其实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好了。
主人公哈罗德1个人用87天走了627英里,跨越了英格兰和苏格兰,只为心中一个信念,让身患癌症的好友奎妮活下去。人们都相信他,用心说服了理性,选择忽略一切证据,去期待一种比不言自明的现实更大、更疯狂,也更美好的可能性。他是成功了的,虽然奎妮没有因为他的到来而活下去,但因为他的信念而将生命拉长。加油站女孩没有骗他,因为实际上人们往往只是缺少一个坚持下去的信念而已。
坚持你所想的,你喜欢的,不要再迷茫了。一个朋友送了我一句话,“还在青春里,请你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我希望,我们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