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直播课,听老师点评我这周的声音练习作业,他说:声音太闷,低沉,很丧,不喜欢。
我默不作声。
他又问我:你状态不对,是不是有心事,感觉你不开心。
是的,我是不开心。原来声音这么容易被识破,这两天因为练车,聚会的事情总让我没办法静心读两本自己喜欢的书下来,多少有些知识焦虑了,加上每次直面交作业时,练习文本总让我不自在,这些鸡零狗碎的事情让我的心情实在好不起来。
有时候我也在想,这次交钱做有声主播训练我能坚持多久?以后我会不会因为其他原因退出?说实话我对自己的声音并没有那么自卑,可是每次作业我都顶着压力,感觉放不开,感觉我不合适。
当我做一件事情没办法开心起来、自由自在的时候,我是很难过的,恰巧这样的难过老师就能听出来。是啊,自己做老师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呢?学生回应的时候一个尾音,一个停顿,一丁点儿语调的变换都能听出些端倪来,怎么到了自己,却毫不自知了呢?
声音可是人的第二种表情啊,声音能给人带来心情上得共鸣这并不是空话:记得之前的东京玫瑰在电台里的声音,治愈;记得闻一多先生站在闹市的演讲,悲慨;记得蔡元培先生在北大礼堂的演说,诚恳。声音所传达出的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若想让他人愿意听你讲述,首先得调整好状态。
调整状态最可行的方法就是开导自己,换个思路去想问题。也许播讲我不喜欢的东西确实很让我头疼,但我不妨将其看作是一种声音训练,如果一个人能够把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情做得很好,说明他有能力,也许我不一定能坚持走上有声书演播的道路,但这不妨碍我喜欢朗诵,喜欢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喜欢配音,喜欢戏剧表演,没必要因为走不上道而埋怨自己,丢掉自己一开始喜欢的方向才是遗憾。
所以,用心调整,你可以做好任何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