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聚会那天,我其实不想去。老李在旁边撺掇,说都是老同学,多少年没见了,去坐坐也好。我翻了个白眼,说有什么好见的,无非就是比房子比车子比孩子。
他笑我,说就你清高。
最后还是去了。主要是组织者是我高中同桌,一个劲儿给我发微信,说就差我了。
到了饭店包间,推门进去,闹哄哄的一片。十几张脸,看着熟悉又陌生。有人喊我名字,我愣了一下才认出来,是以前坐在我后桌的男生,现在肚子圆了,头发也稀了。
互相寒暄了几句,无非就是“你没变啊”“孩子多大了”“在哪上班”。
我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拿起桌上的茶壶,给自己倒了杯热水。刚喝了一口,包间门又开了。进来的是个男人,穿着深色夹克,牛仔裤,头发梳得整整齐齐。
我抬头看了一眼,手里的杯子差点没拿稳。
是老陈。陈斌。
他好像也看到我了,脚步顿了一下,然后径直走了过来。“好久不见。”他在我旁边的空位坐下,声音比以前沉了点。我嗯了一声,不知道该说什么。
高中那几年,我和他好过。说好过,其实也没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就是一起上下学,他给我占过座位,我帮他抄过笔记,最多就是放学路上,他偷偷塞给我一颗糖。
后来高三,他家里出了点事,转学走了。
临走前一天,他在我家楼下等了很久。
我妈看得紧,没让我下去。
第二天去学校,他座位空了,桌子上留了一本错题集,扉页上写着“加油”两个字。
再后来,听说他去了南方,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
我们就再也没联系过,桌上的菜一道一道往上端。大家喝着酒,聊着天,气氛越来越热。有人开始起哄,说当年就看我和老陈不对劲,是不是有什么故事。我脸有点热,端起杯子喝水,假装没听见。老陈笑了笑,说都是陈年旧事了,还提这个干嘛。
他没否认,也没承认。我偷偷看了他一眼,他鬓角好像有几根白头发了。
席间,他出去接了个电话。
回来的时候,路过我座位,脚步慢了点。
“你微信多少?”他低声问。我愣了一下,报了一串数字。没过几秒,手机震了一下,是好友申请,头像是一片海。
我点了通过。
聚会散的时候,快十一点了。外面下起了小雨。老李开车来接我,我上了车,才发现老陈给我发了条微信。就三个字:到家了吗?我回了个“刚上车”。他没再回。
那之后,我们没怎么联系。
偶尔在朋友圈看到他发的动态,大多是工作相关的,有时候会发几张他女儿的照片,小姑娘扎着羊角辫,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我知道他结婚了,老婆是他大学同学,听同学说,感情挺好的。我自己呢,和老李结婚十五年,儿子上初二,学习不好不坏,家里没什么大矛盾,也没什么激情,就那么平平淡淡地过着。老李是个老实人,话不多,但顾家。
每天下班回家,会主动做饭洗碗,周末陪儿子去打球。
别人都说我嫁得好。
我也觉得还行。至少,安稳。
大概过了一个月,老陈突然给我发微信。
问我知不知道王老师的联系方式。
王老师是我们高中班主任,前几年退休了,听说搬去儿子那边住了。我说我也不知道,回头帮他问问其他同学。他回了个“谢谢”。过了几天,我问了一圈,还真问到了王老师的电话,发给了他。他很快回了消息,说已经联系上了,王老师身体不太好,他打算周末过去看看。
我说应该的。他又说,要不一起?
我犹豫了一下。
老李在旁边听见了,问我谁啊。
我说高中同学,想一起去看王老师。
他说去吧,正好周末我带儿子去看我妈。
就这样,我们约好了周末一起去王老师家。
王老师住的小区有点偏,我坐地铁过去,出了站,老陈已经在路口等我了。
他开了辆黑色的SUV,看着挺新的。我上了车,他递过来一瓶矿泉水:“刚买的,常温的。”我说了声谢谢。
车里没放音乐,有点安静。
他开着车,偶尔跟我说两句话,问我儿子多大了,学习怎么样。我说初二了,调皮得很,成绩马马虎虎。他笑了笑,说男孩子都这样,他女儿也一样,天天就知道玩。
说着,他拿起手机,翻出一张照片给我看。
小姑娘比上次朋友圈发的又长高了点,穿着校服,背着书包,站在学校门口,一脸不情愿的样子。“刚上一年级,天天哭着不想去。”他语气里带着点无奈,又有点宠溺。
我看着照片,想起我儿子刚上小学的时候,也是这样,抱着我的腿不肯放。
时间过得真快啊。
不知不觉就到了王老师家。
开门的是师母,头发全白了,背也驼了。
看到我们,愣了一下才认出来。
“是小陈和小李啊,快进来快进来。”
王老师坐在沙发上,戴着老花镜,手里拿着一份报纸。
看到我们,他放下报纸,想站起来,却没站稳。老陈赶紧过去扶了一把。
“老师,您坐着就行。”王老师摆摆手,叹了口气,说人老了,不中用了。我们坐在沙发上,跟王老师和师母聊天。说现在的工作,说孩子,说以前的同学。
王老师记性不太好,好多同学的名字都记不清了,但说起我和老陈当年在班里的事,倒是记得挺清楚。
“那时候你们俩坐前后桌,小陈总爱抄小李的作业,被我抓到好几次。”
老陈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说老师您记错了,是她总借我的笔记看。
我说明明是你抄我的数学作业。
王老师哈哈大笑,说都一样,都一样。
师母在厨房忙活,给我们切了水果,泡了茶。
聊了大概一个多小时,眼看快中午了,我们起身告辞。
王老师让我们留下吃饭,我们说不了,还有事。老陈从包里拿出一个红包,塞给王老师。
“老师,一点心意,您买点营养品。”
王老师推辞了半天,最后还是收下了,眼眶有点红。
“你们有心了。”
从王老师家出来,已经快十二点了。老陈说,找个地方吃点饭吧。我说好。
他把车开到附近的一个商场,停好车,我们上了四楼。
好多餐馆,都在排队。
最后选了一家粤菜馆,人相对少点。
坐下来,服务员拿来菜单。
他推给我,说你点吧,看看想吃什么。
我说都可以,你点吧。
他也没客气,点了几个菜,都是我以前爱吃的。
我有点惊讶,说你还记得。 他说,好像记得你那时候总说想吃粤菜。 我笑了笑,没说话。
菜上来了,味道还不错。
我们边吃边聊,大多时候是他在说,说他刚工作那几年的事,在南方待了五年,后来因为家里老人年纪大了,才回了这边。
说他刚回来的时候,什么都不习惯,找工作也不顺利,熬了好几年才慢慢稳定下来。
我安静地听着。
以前觉得他挺外向的,现在发现,他话其实不算多,但说的都是实在话。
吃完饭,他去结了账。我说我来,他摆摆手,说下次你请。
从商场出来,外面阳光挺好的。
他说送我回去。我说不用了,我坐地铁挺方便的。他说没事,顺道。我没再推辞。
车里还是没放音乐。
快到我家小区的时候,他突然说,其实当年转学,我本来想跟你说一声的。
我心里咯噔一下。
“那时候……”我顿了顿,“我妈看得紧,没敢下楼。”
他笑了笑,说我知道,我在你家楼下看到你房间的灯亮着,一直没灭。
我转过头,看着窗外,眼睛有点热。车停在小区门口。
我说谢谢你送我回来。他说不客气。我推开车门,他突然又说,有空再联系。我点了点头,下了车。
回到家,老李和儿子还没回来。
我坐在沙发上,发了会儿呆。手机放在茶几上,屏幕亮了一下,是老陈发来的微信。
“到家了。”
我回了个“嗯”。
从那以后,我们联系得勤了点。
有时候是他发微信,问我在干嘛。
有时候是我看到什么好笑的,随手转发给他。
大多时候,就是简单聊几句,说不上什么重要的事。
有一次,我加班到很晚,累得不想动,在公司楼下的便利店买了个饭团。
刚坐下,老陈发来微信,问我吃饭了没。我说刚买了个饭团。
他回了个“可怜”的表情,然后说他也在加班,刚泡了桶面。我说还是你惨。他发了个哈哈大笑的表情。
那天,我们聊了快一个小时。说工作上的烦心事,说老板的奇葩要求,说同事间的鸡毛蒜皮。感觉像是又回到了高中时候,什么都能聊。
有天晚上,老李出差了,儿子在他奶奶家。我一个人在家,有点无聊,翻来覆去睡不着。拿起手机,想给老陈发微信,又觉得有点晚了,不太好。犹豫了半天,还是没发。
放下手机,刚要闭眼,手机震了一下。是老陈发来的。“还没睡?”
我赶紧回了个“没呢,你也没睡?”他说失眠,不知道怎么回事。我说我也是,有点无聊。他说,要不出去走走?
我愣了一下。已经快十一点了。我说这么晚了,不太好吧。他说就在你家附近的公园,我刚开车路过,看到里面还有人散步。我想了想,换了件衣服,下了楼。
公园门口,他的车停在路灯下。我上了车,他递给我一件外套。“晚上有点凉,披上吧。”
是件黑色的冲锋衣,带着点淡淡的洗衣液味道。
我披上,大小刚刚好。我们在公园门口下了车,慢慢往里走。公园里人不多,大多是一对对的情侣,或者带着狗散步的老人。
我们走在湖边的小路上,谁都没说话。
风吹过来,有点凉。我裹了裹身上的外套。
“你这件衣服挺暖和的。”我说。
“嗯,去年买的,没怎么穿。”
走了一会儿,他说,其实我和我老婆,早就没什么话说了。
我停下脚步,看着他。他低着头,踢着脚下的小石子。
“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问。
“不知道,”他叹了口气,“可能是从她生了孩子以后,也可能是从我们换了大房子以后,反正就是越来越淡了。”
“现在基本上就是搭伙过日子,她管孩子,我管挣钱,晚上睡在一张床上,也没什么话说。”
我没说话。
这种感觉,我其实有点懂。我和老李,不也是这样吗?白天各忙各的,晚上回来,他看他的新闻,我刷我的手机,偶尔说几句话,也都是关于孩子和家务。
好像早就忘了,谈恋爱的时候,我们能抱着电话聊一整夜。
“有时候觉得挺累的。”他又说。
“谁不是呢。”我说。
那天晚上,我们在公园走了很久。说了很多话,关于现在的生活,关于对未来的迷茫,关于那些说不出口的委屈。
快十二点的时候,他送我回家。到了小区门口,我把外套还给了他。
“谢谢你的外套。”
他接过外套,没说话。
我下了车,他突然说,我好像有点喜欢你。我僵在原地,没动。
他也下了车,走到我面前。路灯的光有点暗,我看不清他的表情。
“我知道这样不对,”他声音很低,“但我控制不住。”我的心跳得很快,脑子里一片空白。
“我们……”我想说点什么,却不知道该说什么。“你别紧张,”他笑了笑,“我就是告诉你一声,没别的意思。”
“早点上去吧,太晚了。”
我点了点头,转身往小区里走。走到楼道门口,我回头看了一眼,他还站在车旁边,看着我。我赶紧转回头,快步上了楼。
回到家,我靠在门后,喘着气。
手机响了,是老陈发来的微信。
“对不起,刚才吓到你了。”
我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回了个“没事”。
那一晚,我彻底没睡着。
脑子里乱糟糟的。
一会儿想起高中时候,他在操场边给我递水的样子。一会儿想起他刚才说“我好像有点喜欢你”时的语气。一会儿又想起老李每天早上给我热牛奶的背影。
我知道,这样不对。我们都是有家的人,有孩子,有责任,不能像年轻人那样,不管不顾。可是,心里那点莫名的悸动,又怎么也压不下去。
第二天,我没敢看手机。
老李中午给我打电话,问我晚上想吃什么。我说随便吧。他听出我语气不对,问我是不是不舒服。我说有点累。他说那晚上我做点清淡的。
挂了电话,我心里更不是滋味了。老李对我那么好,我怎么能想这些乱七八糟的。
下午的时候,手机又响了,是老陈发来的微信。“对不起,昨天的话,你就当我没说过。”
“我们还是朋友,对吗?”我看着那两行字,犹豫了很久,回了个“嗯”。虽然这么说,但我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
我们还是会联系,但明显比以前客气了。
他不再问我“在干嘛”,我也不再随便转发东西给他。聊天的内容,大多是关于工作和孩子,那些深入内心的话,再也没说过。
有一次,同学又组织聚会,我去了,他也去了。席间,他坐在我对面,偶尔跟我碰杯,笑一笑,没说什么特别的话。
就像普通的老同学一样。聚会结束后,大家在饭店门口道别。他走的时候,跟我说了声“再见”。我说“再见”。看着他开车离开的背影,我心里有点空落落的。
但也松了口气。
也许,这样才是最好的结局。
我们都有自己的生活,有该承担的责任。
那些年少时的遗憾,那些中年时的悸动,就让它们埋在心里吧。
就像老陈说的,我们还是朋友。
这样挺好的。
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