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里有朋友@ 我,她通过人力资源考证,买了这条手链作为奖励。面婶说:
生活中的一切像这串小金珠小珍珠一样,总有一天我们经历过的一切都会连点成线。
我默默点头。
上周,机关某换届大会需要宣读选举办法,领导让我读。接到任务的那一刻,我的第一反应是「不行呀,我没在这么大的场合读过,别出错了把会议搞砸了,我自己也很丢脸……」
但我忍住了,曾经和自己说好了,「艰难」和「容易」之间,始终要选艰难的那个。
我接受了这个任务,不过依然说出了自己的担心——以前没在这么大的场合读过,没经验。
领导说,没问题的,我们相信你。选你,是听过你在展厅的讲解,声音不错,读这个肯定也没问题。
哦,原来是因为展厅讲解。
而我之所以成为展厅的讲解员,是因为曾经参加的那场市直机关辩论赛。
得知被挑选参加辩论赛时,我也是想推辞的。
我从小不善言辞,在大庭广众之下会特别紧张,话都说不利索,所以从来没有参加过演讲、辩论之类的活动。
但我们机关当时年轻人太少,若我不参加,上场的队伍都可能凑不齐。领导再三动员,我便硬着头皮上了。
封闭训练过程中,各种自虐。我是那种一旦做了就想做好的性格,第一场打一辩,辩词改了无数稿,临上场前一晚还改到凌晨2点多。结果上场时照着稿子念,语速太慢,差点儿时间不够。汗!
第二场打四辩,总算找到一点儿感觉了。老师听第一场的录音时,说我的声音太娃娃音,不够犀利,于是又是一顿练。
最后,我们止步于分赛场亚军。
原以为这就是玩一场,重在参与,却没想到从此打开了另一扇窗。
辩论赛后不久,机关请专家做讲座,结束前安排了提问环节。领导担心冷场,让我们几个年轻人提前准备好问题,选的就是参加辩论赛的几个人。
那天我举手了,提了一个关于「国家财富应与全民共享」的问题,被专家说「很尖锐」。会后,走到哪里都有领导问我是哪个处室的,赞我的问题提得好。
那是我第一次在全机关的大会上发言。事后职场导师教导我说,以后有这种机会一定要把握好,这是一种积累,等到更大的机会来临时,让谁上,肯定要看之前的经验。你有过这种经验,被选上的几率就更大。
是呢,因为参加过辩论赛,展厅竣工后需要解说员,领导又让我们几个辩手上场。本来说好的轮流上,我第一个,他们后续跟上。结果我上场了,没人跟上,最后就只有我在讲解。
曾经很多次想推掉这个完全在工作范围之外的任务。我不愿死记硬背(也没有现成的解说词可背),每次都要现场组织语言,根据不同的观众选择不同的重点。偏偏我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常常说着说着就卡壳,压力特别大。
有一次,接待北京来的本系统全国机关领导,我们领导特别重视,检查会场时让我现场讲一遍,我一直忙于会务工作,完全没准备当时就解说,结结巴巴的,领导严肃地说:「你要好好练练」。
那天晚上,加班整理完会议材料、布置好会场后,我又逐字逐句地斟酌解说词,写到几近凌晨才回家。深夜也几乎整晚失眠,一直在默念准备好的解说词。
间或会懊恼地想,为什么是我!会务已经很忙了,还要解说,我这是有三头六臂吗?
那次接待,完成得很圆满,领导特意发短信表扬我们。我缓过气后,也认真考虑了「解说」这项工作。目前来看,换人的可能性不大,既然做开了,还是要做好,无非是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吧。
而且,每一次解说,都是自我锻炼,练习落落大方地侃侃而谈,练习现场组织语言流畅表达,反正出错了也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怕什么?
转变想法后,面对解说任务,也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了。最近常常接到临时任务,完全没时间准备,直接上场,我也可以做到,顿觉功力大增。
也没有想到,因为担任了解说员,我有机会在全体大会上宣读文件。
那天的宣读,还算顺利。一起辩论的队友说完全没有了当初的娃娃音,一开始都没听出是我。一些同事表扬我可以客串播音员了,声音很清脆。
当然,也有批评指正。我的职场导师就说我的声音太嫩,不够浑厚,一听就知道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像刚酿好的酒,不够沉香。
于是,我将「练习朗读」列入我的「自我提升项目库」,一有机会就学习积累,希望下次有机会时,还能抓住,能顺利完成任务。
辩论、讲解、宣读,这些在当时给了我压力,强迫我走出舒适区,进行自我挑战的单个事件,就这样渐渐串成了一条线。
我沿着这条线,走向了「机关窗口」的位置,不因为颜值,而是源自经历过的一些大场面。
工作的时间越久,就越不敢怠慢任何一项工作任务,很多在当时看来是小事或看不出有何意义的事,回望过去,才发现那是一个又一个的关键点,串起了我们的职场道路。
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为自己积累更多的小金珠小珍珠。终有一日,它们会串联成链,带我们走上更高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