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可以给人带来幸福和温暖,但是很多人也被它伤得体无完肤。虽然对爱情的杀伤力有了充分预估,但是一旦爱情降临,很多人还是选择奋不顾身。
爱情,也是佛法修行的重要一课。
佛教劝诫世人放下情爱,不是要让人无情,而是告诉人们不要执着于情。有些佛法初学者以为修行必须断除情爱,或者以为只要不动情,就不会为爱所苦,这都是误解了佛法。既然情爱和生命息息相关,无论是贪溺还是硬生生地断除,都既不合乎佛法的因果,也不合乎人情的道理。
把爱情当做生活的全部,就是对爱情的执着。
世人大多只能被感情牵着前行却无法把控感情,如果有一天自己的恋人突然跟你说:“对不起!我已经遇到更适合的人,我们分手吧。”估计很多人都会不能接受,甚至会产生愤怒、报复的心理,严重的甚至会产生自杀的念头。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很多人以为自己的愤怒和报复情绪是源于自己“爱”对方,可是,如果是你抛弃了对方,你一定不会有愤怒的感觉。真相或许只是你觉得被抛弃、被背叛、被愚弄而已,你在乎的不是这个人,而是那个被伤害了的那个“受伤的你”。
道理或许大家都知道,爱情是双向的,既然对方已经不爱你了,就应该知趣地离开,可是,有些人偏偏就是死心眼,非卿不娶,非君不嫁,折磨对方也折磨自己。为什么那么多人宁愿为情所苦,也无法放下感情?所以,修习佛法是何等的重要!
如果真的被抛弃了,可还是想尽办法想把对方追回来,这就好像赌输的人老是想翻本一样。如果不想越陷越深,应该赶快回头,以此为戒至少学到了经验,这也是对自己的慈悲。慈悲不仅是对六界众生的爱,也包括爱惜自己。所以,无论是因爱生恨,还是不顾一切越陷越深,从佛法的观点来看,这些都是愚痴的行为。
我曾见过一位女孩,在被男友抛弃时,几欲和男友同归于尽,后来,她知道男友结婚后就放下了,说:“既然因缘如此,与其恨他不如忘了,放过他也是拯救了自己。”如果明白所有的爱情都是修行的一门功课,了悟“缘散则散,缘聚则聚”的道理,爱情就开出了慈悲的花。
很多情侣会说:“我好爱你,你是我的全部!”或是说:“你是我的另一半!”明明是独立的两个人,却彼此要求对方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更有甚者不仅在行动上控制对方,还要控制对方的心。很多夫妻也是把“忠诚”作为真爱的唯一标准。世间的情爱,或许本质上就是一种互相的占有,因为占有所以分不开。很多貌似幸福的家庭,就是因为被各种物质的、名誉的、精神的东西相互占有着,夫妻双方不得不在“痛并快乐”的境地将就。
别让忠诚和信赖为“爱情”的背书。
无条件的爱可能是慈悲,有条件的爱必然是苦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