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的本质
世界上不存在所谓的灵感之神,我们要做的是尽量去了解创意的本质,以及学习实现创意的根本方法。创意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所有的创意都是以往经验的重新组合,它是建立在我们过往的经验跟记忆的基础上。我们以往的经历和学识都会在灵感来临时成为合成创意的原材料。 设计师在平时工作的时候总会遇到需要创意的时候,与其坐在座位上绞尽脑汁的冥思苦想,倒不如多去和客户沟通交流,或者收集跟他有关的信息去拓充灵感的来源。利用各种方式将我们记忆中的原始材料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创意是综合过去,并利用已知来产生新形态的方法。
将电话线跟方便面结合,产生了煲电话粥这样的设计概念
将海浪、小孩和垃圾结合,形成了保护海洋的设计概念
我们的大脑如同一台输出创意的计算机,记忆就是产生创意的原始材料,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等五感便是这些材料的输入端口,会随着我们的所见所闻而随时更新知识储备,而在灵感产生创意的一瞬间,这台计算机变回自动调取相应的档案,将他们相互结合到一起,形成新的创意构想。
创意就是一个题目,我们要根据这个题目去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在创意中,首先要确认题目,而在商业设计中出题人就是我们的项目委托人,创意的切入点就自然要围绕委托人出的题目去思考。
创意是各种思考方式
戴勃诺理论——广告创意思考法。
因果思维的逻辑就是如果出现现象A,就必然出现现象B,他是一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必然联系。而逆向思维叫做求异思维,由结果推理原因,是对那种司空见惯,似乎已经成为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发散思维是一种由点到面的思考方式,主要以联想为主,一环扣一环的展开。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他们之间形成的思维就是跳跃思维。
从发散思维、因果思维、逆向思维和水平思维到垂直思维,任何一个创意的产生,都不可能只靠一种思维方式,往往是多种方式综合运用,才能构成一个成熟而成功的创意。
创意同构
印象笔记的logo就是一种创意同构,大象是动物中记忆里最长的动物。又通过将大象的耳朵和书本翻页结合,这就体现出了笔记本跟记录事件这两个概念,同时烘托了图形的行业属性。
英国食品作家协会的logo,通过将代表作家的钢笔跟代表食物的勺子进行创意的结合和同构得到了品牌标志,令人印象深刻。
一家记录美国捕鲸工业的博物馆,当时人们驾着帆船进行捕鲸,通过将鲸鱼尾巴跟船帆进行同构,很好的代表了时代和主题。
08北京奥运会标志,将奔跑的剪影和带有文化气息的篆书同构在一起,形成一种印章的形式。
不可否认的是所谓的抄袭者与原创者之间其实在做同样的事。没有人会承认自己是如何产生某个想法的,因为害怕自己被安上剽窃者这个称号。
比较成熟的差异化作品:
由一个这样人+背景的结合构图延伸出——
即使是相同的创意点,也可以通过差异化得到种类繁多的全新画面,在创意的基础上再进行创作,就能得到新的创意。
总结
创意在人们的认知中一直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创意是一种天赋,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感觉,要么开始就拥有,要么永远都不会得到,灵感来自于外界的某种未知力量,令人难以琢磨。
但事实上所谓的创意不过是旧材料的新组合,是可以学习的。如果把我们的大脑比喻成输出创意的计算机,那么输入创意的原材料就是你已知的记忆与过往的经历。
艺术来源于生活,创意也一样。只有认真去体验生活才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促成创意的灵感总是在不经意间出现。创意从来都不是经过精密计划的结果,创意是围绕一个题目去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找到创意的切入点,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到各种关键词,然后将这些关键词相互组合,就会同构出不同的创意画面。
提到创意就一定避不开原创跟抄袭,但从创意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抄袭还是原创,他们都是在做相同的事情,在已有的创意基础上进行复制和改进,这本身就是创新的根本过程。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所有的想法都是建立在另一个想法之上的,临摹与复制别人的作品是自我提升的根本途径,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复制的同时也要做好差异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结果是全新的,如果仅是为了利益直接搬运他人的作品,这在道德和法律上都是不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