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技能迁移

有人会问:如果我努力把现在的工作做好,把能力锻炼好,可万一这不是我想要的工作,怎么办?白白浪费几年的时间啊。

很多对自己工作不太满意的人,还有那些骑驴找马的人,都会有这种想法。他们一开始就想找到自己钟爱一生的工作,然后努力为之奋斗,为之付出,最后有所收获。

顺着这个问题问回去:如你努力把工作做好,各种能力都有提高,也赚到了钱,现在发现这不是你想要的工作,你怎么办?

问题到现在就应该简单了——拿钱走人、继续找自己喜欢的工作!现在的你,手里有钱——心里不慌。比刚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会有更多的自信,这种自信来源于上一份工作的历练。这种历练包括沟通能力、研究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学习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目标计划能力等等……上一份工作做的愈好,锻炼出的能力就愈多。而且你一定会感谢曾经努力付出过的你——那些辛苦没有白白浪费!

任何能力都可以分为:知识,我们知道和理解的东西,广度和深度是评价标准;技能,我们能操作和使用的技术,熟练程度是评价标准;才干,我们无意识使用的技能、品质和特质。有强烈的个人特色,无评价标准。我们知道每个字母在键盘的什么地方,这叫“知识”;能够熟练的敲出各个字母,这叫“技能”;打字的时候根本不用去想哪个字母在什么地方,这叫“才干”。而才干一旦学会,就可以很迅速的迁移到其他技术领域中去。让技能升级为才干,我们就完成了最牛的一项能力修炼:才干是自动、自发的能力。

上世纪之前,知识分子的能力主要是拼记忆力,那个时候书少且贵。能读到书的人比不读书的人要强。20世纪中期,书多而且不贵,大部分人都能消费的起。知识的竞争力开始转向阅读量,大家拼的是阅读量和理解力。读的越多,知道的越多,就越能胜出。现在到了信息时代,知识泛滥,知识本身也变得更丰富和廉价。知识的差距转向了能力的较量——搜索能力、好奇心和独立思考能力。谁能学的更快、更多、更精准,谁就容易获胜。

无论什么时候,对知识的理解、加工和内化都是非常重要的。当知识的获取不再有障碍时,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由知识层面上升到技能层面。谁先练出来,谁就能获胜。

以前遇到一位调试路由器的工程师,他的价值观就是不用学那些调试命令。他的做法是拿到路由器之后去看说明书,照着说明书去调试即可。简单一点的照着说明书调试当然没问题,如果复杂一点呢?如果在实际环境中又遇到了特殊情况呢?我敢肯定最终只有一个结果——失败。即缺乏知识,又没有技能,如何应付纷繁复杂的环境?只有你对某一厂家路由器的调试都非常熟练之后,才有可能在参考说明书的情况下调试其他厂家的设备。路由器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通与不通的问题你都遇到过,只是用厂家提供的不同命令去排查问题而已。这种技能是可以迁移的,如果不具备任何技能,这种迁移也就无从谈起了。

工作就像爬山,你能够爬到更高的地方,你就能看的更远;换个山头再爬,你知道怎么才能更快的到达山顶。从来没爬过山的人,他知道吗?如果只想爬自己中意的山,对于其他山都没有兴趣,怎么办?其实在找你心中那座山的时候,就已经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还不如先找一个差不多的山爬一爬再说,爬这座山的时候,总能锻炼些能力的。而这些能力对爬任何一座山都有帮助。这就是技能迁移!

什么都不想,全力以赴把眼前的工作做好,做到更好,做到极致,然后总有一天会有回报。

等待一个确定的机会才开始投入的人,机会永远等不及你。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