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
6年200万?更让人错愕的是:这还是家人卖了唯一的房子后的钱和老两口攒下来的钱加起来的总和才能凑齐这么多钱供娃上学。我只想说:孩子啊,你爸妈为你的出国留学可真是操碎了心啊!
这些年“海归”的身份越来越被看好,一回国就能进入高层、领着高薪,在职场指点江山,好不气派。谁料,这位小林同学回国后却发现“海归”的前途并不是那么“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乐观。
回国后所在单位每个月只给2000底薪,我们都知道在国内普通大学毕业生,先不说学历高低,在这个年头毕业找个底薪2000的工作还是没有问题的,但她可是“海归”啊!后来又在父母的帮助下进了一家国企!大家请注意:1.在父母的帮助下,2.进了国企。
一个“海归”归来,竟然还要指望父母才能找到薪资尚可勉强的工作,并且还是国企。这个时候的小林,我想文这位“海归”同学:你的“海归”是真,但除了这个身份外别的都是假的吧!
小林在几个工作给出超出她想像的低薪时,她竟然还开始抱怨,这些年在国外读书没用!你以为你耗费“巨资”,想尽办法出个国,沾点洋土就能“洋气”了?披星戴月赶来就是人们常说的真正的“海归”了吗?
孩子啊,你搞错啦!你这样的出国留学,回来镀层“海归”金,只是拥有了“海归”这样一个名分,况且你的出发点就是冲着那个“名”去的。所以你的一切行为都是因为你所拥有的那个名分,而非那个“货真价实”的“海归”。
爱因斯坦说过: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他取得什么,而在于贡献什么。
那我改一下: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明白自己没有什么。
2
最近孙俪主演的《那年花开月正圆》又开始风靡,似乎又要成为一部经典。真所谓是“孙俪出品,必属精品”!这是一个舞蹈演员出身的影视演员,一步一个台阶地在自己的演员道路上稳扎稳打,用一部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向我们讲述着一个演员该有的价值:从来没有与生俱来的天分,都只是凭着自己后来的反复琢磨研究剧中每一种场合、每一个角色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物性格和情绪,多次揣摩、多次出演,直到做到戏里戏外只需“一秒钟”,但她从来都没有承认过自己演技娴熟。
为了更好地体现陕西女商人“周莹”的角色,她还刻意去马云的湖畔大学学做商人,训练商人的那种思维模式,揣摩生意场上商人之间交谈的心理和语言表达技巧。
在吴聘顶盒饭后,她撕心裂肺地嚎啕大哭,其效果是完全打消了导演配音的念头,回到吴家东院她反而平静得出奇,但她要表达丧爱夫之悲痛的情感丝毫不减,反而越加强烈。她对待剧中悲情戏份的拿捏,情感投入的尺度,已经得心应手,用自己特有的理解尽可能地诠释自己身上的那个角色,要真,要活。
但在孙俪演艺生涯的初期,经常因为在要演哭戏时一点哭不出来而焦虑。在19岁那年拍摄《玉观音》时,看到别人说哭就哭,曾压力大到“急出一脸疹子”。直到现在,她在剧里的感情收放自如,软硬兼施,赢在恰到好处。
她没有天生做演员的禀赋,更没有成为演员明星的基因。但当她选择做演员这个行当时,她清楚自己不具备一个演员应该具有的一切,更别说拥有那么多因她的作品而喜欢她的粉丝。所以俞白眉说:
演戏的时候,不管角色多小,她都像个主角,生活的时候,不管地位多高,都像个群演。
每一个戏里她饰演的角色,那么真实、那么入戏到自己回看时仍然哭得稀里哗啦,更不用提戏外的观众。那些角色在上演前,她不知反复默默练习、揣摩、拿捏了多少遍,生活中准备了多少遍人物情感,以应拍摄场景的转换,才会使得那些人物,像是被她注入了自己的血液和灵活,活脱脱地呈现在电视荧屏上,饱受着一潮高过一潮的好评。
这个到处都是人才、到处都有抬头的社会,一些花花绿绿,五花八门的标签中,为了迎合潮流,赶上快节奏的步伐,也往往给自己定位、定目标,就像层层峦山,不识真相,从而迷失方向,忘了自我。殊不知,应对变化多样的社会唯一的法宝就是时刻清楚自己不具备这个时代需要的哪些东西,而不是自己已经拥有的。
一个人的价值,从来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是你知道你没有什么。用睿智的眼睛看待这个社会,时刻知道这个时代需要什么,而那恰好是你所没有的,或者他人也没有的,这才是个人价值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