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我们与众不同

和往常一样,早早的就来到了公司,每天重复机械的动作,打开电脑,查看邮箱,登录社交软件······处理完这些,便开始享受个人时间。

今天自我学习的第一课:
TED 性格的迷失-你究竟是谁

正如日常生活交际中,我们时常给别人贴不一样的标签,比如A内向,B外向,简单的两个词就把两个人性格分类了;还有许多,如中国的生肖、外国的星座等。不同生肖有不同的性格,不同星座也有不一样的气质。给人贴标签,这好像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乐趣,以区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我们自己也喜欢去寻找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质,因为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渴望成为独一无二的那个人。

那究竟是什么让我们与众不同呢?

是什么让我们与众不同?
是我们生命中的行为举止,那些事关我们个人生活的东西

这里引申一个概念:

自由特性:当我们生命中核心关切的需要被推动的时候,我们显示出来的特性。
这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所以不要问别人:“你到底是什么性格类?”而要问,“你生命中核心的东西是什么?”

早上一看完TED上的这个演讲,就把自己吸收到的这两短话分享到朋友圈,于是有人问我是什么意思?我下意识也有点蒙圈了。

然后再自己在脑海中绕了那么一会。

给自己的解释是:内心的需求驱动我们的行动,但是行动的表达方式又因人而异。每个人的表达方式都是最接近自己内心更倾向的方式。例如有人要找一份工作,有的人更愿意自己在网上投简历不麻烦别人,有的人更愿意寻求他人的帮助(以前同事的推荐等),有的人可能两种方法都实施才放心。

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 内心需求相同
  • 内心需求不同

内心需求不同的情况下,自然行为举止不同。

那不同人内心需求相同的情况下,表达方式可能相同或不同。如果细化来说,表达方式是绝不可能相同的。
那同一个人在内心需求相同的情况下,表达方式也可能不同。因为可能还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因地制宜,会选择内心最倾向的那个方式

我们的行为举止展示了我们自己,是我们的行为举止让我们看起来与众不同。

放下偏见,放下执念,每个人在不同情况下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不是一两个标签语就能把一个人概况完整的。更不存在不同性格的好坏之说

你就是那个独一无二的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