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工智能的历史
1956年夏,达特茅斯会议召开,有一群人在讨论,能否开发出一个像人类一样可以自主学习的计算机系统。这次会议标志着人工智能的新纪元。其实在很早时刻,艾伦•图灵Turing就提出了人工智能的这个概念,他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他有著名的图灵测试:人类与机器进行交互(在当时的交互就是文本),无法辨别是机器还是人,则认为该机器是智能的。图灵的贡献还有图灵机,图灵还破译德国密码,是著名的英国数学家和逻辑家。
微软认为,人工智能事赋予计算机感知、学习、推理以及协助决策的能力,从而通过与人类相似的方式来解决的一组技术。当计算机具备这种能力后,计算机就可以理解世界并与世界交互。
起初,我们是运用命令行界面与计算机交互
其次,我们又运用了图形用户界面与计算机交互。
未来,我们希望运用对话与计算机进行日常交互。
为了实现此功能,我们正在教计算机观看、倾听、理解和推理。
关键技术有:
视觉:计算机可以识别图片或者视频中的内容来拥有“看”的能力。
语音:计算机通过理解人们所说的话来“听”并将其转成文字的能力。
语言:计算机把握语言中的诸多微妙差异和复杂性(例如惯用语和俚语),“理解”话语含义的能力。
知识:计算机通过理解人、事物、地点、事件等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的能力。比如当你搜索某部电影时,便会得到演员阵容以及该演员参演的其他电影的信息。
2.人工智能的进展情况
人的能力有听,说,读,写,触觉,味觉,视觉
目前来说人工智能的开发领域有:
目前我们在教计算机执行能力的任务,比如玩游戏、识别图像、预测交通状况。
未来的研究方向:
1.通过触觉、视觉和味觉等感官来理解世界并与世界进行交互的能力等方面。
2.对于人类的表情、语气、情感以及人类交往的微妙之处,人工智能还仅仅是初步理解。
3.教育,农业,医疗,政府等有待加强,但是进入了初步研究。
换句话说,人工智能是IQ很强,EQ很弱。
如果人工智能的IQ和EQ能结合起来,将实现所谓的“对话式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