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要不断反思——《沉思录》阅读记

图片发自简书App

《沉思录》为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是一部探讨人生哲学的书籍,也是马可·奥勒留的一部个人哲学思考记录。书中主要探讨人生伦理问题及自然哲学,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是他在鞍马征战中所写。

奥勒留是罗马帝国五贤帝时代最后一个皇帝,于公元161年到180年在位,他是古罗马伟大的皇帝之一,是一个很有智慧的君主,同时也是一个很有造就的思想家。他在位期间,罗马已进入帝国时代后期,此时帝国动荡不安,危机四伏,他的大部分生涯都是在战场上度过的。他有很高的军事才能,对罗马的稳固立下很大的功劳。尽管他时常在征战之中,但他却不是一个只知打仗的粗人,他对哲学、宇宙、人生有很深刻的见解,他尊崇斯多葛派哲学思想,追求精神品质的完好,节制肉体的享受,向往灵魂完善的高尚生活。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写到:“他是一个悲怆的人,在一系列必须加以抗拒的各种欲望里,他感到其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一种就是想要隐退去过一个宁静乡村生活的那种愿望。但实际上这种愿望的机会始终没有来临。”他一生追求质朴节制,最大的欲望也许就是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了,尽管这并没有实现。除此之外,他其他所做的大概都是随缘尽命罢了。

奥勒留尽管是帝王之身,身处权位富贵笼罩的宫廷,但他却喜爱清净和沉思,他对哲学的爱好不能视为是达官贵人的附庸风雅,而是出自他的天性。在奥勒留生活的年代,罗马帝国风行斯多葛派哲学。而他的《沉思录》便是代表那个时代斯多葛哲学的发展高峰。

图片发自简书App

《沉思录》原本只是奥勒留写给自己的箴言,书中一条一条汇录着作者自己的想法和思考,看上去并没有比较明显的体系。但不同于一般的箴言汇录,这部书的内容框架是在斯多葛派理念下的发展和延伸,所以后世对它的学术价值也予以了很大的重视。对于个人而言,阅读此书,会不由地进入一种宁静的思考中,宇宙、人生、事物的价值,这些概念的探讨让我们仿佛跟随作者的思考,从喧嚣的世界中宁静下来,开始情不自禁地反思,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人生究竟有什么样的意义。而这种自我的反思也是阅读此书很有意义的体验。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本书以箴言形式展现,整体上分为了十二卷,从学习的传承,到自己的感悟,处处流露出作者自己对于世界的看法。比如“唯一能从人那里夺走的只有现在”、“最长久的名声也是短暂的”、“灵魂先于身体早衰是让人羞愧之事”,这些观点显示了作者对自我内在追求的完善。也让读者认识到自我反思的价值:只有不断反思,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人之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们会不断地去接触不同的东西,或经历美好,或体验苦难,有志得意满的时候,也会有颓废难耐的时刻。在这个过程中,反思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奥勒留在马背上驰骋奋进追逐功名战果时,他会思考“多少人在享受赫赫威名之后被人遗忘”,他在经历战败的苦恼时,也会提出“痛苦不是不可忍受或永远持续的”以自励。我们也是一样,我们也会面临或好或坏的经历,我们也需要不断地去反思。只有反思才能让我们成长,才能让我们追寻自己的内心,不至于被世俗的流沙卷走。

人生就像是一场远航,泥沙俱裹,催促奔忙,我们经常被外在的表象迷惑,或流入海市蜃楼的虚缈,或追随疾风骤雨的牵引,而只有不断地调整方向,我们才能向自己预定的目标走去。古人讲“吾日三省吾身”、“君子慎独”,也是强调人生自我反省的重要。人生的意义到底在哪里,我们所汲汲追寻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在外在环境影响下的所做所为是否符合本心?这些都值得我们不断去思考。庄子讲“不以养伤身,不以利累形”,我们在欲望的引领下是否失去了对自身的看顾?我们对利益的贪婪追逐是否迷失了自我?“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我们如何不受物累?“和其光,同其尘”,我们又如何处理自我与社会的观念差异?这些问题看似无所来由,不切实际又无聊乏味,但当我们尝试去触碰和思考时,我们或许更能在纷纭的世事中保持理智,从更深的层次找到自己的归属。

人生需要不断反思,不仅仅是偶尔的心血来潮,也不是低谷时无奈遐想,而应是将这种反思的习惯融入于清晨傍晚的日常琐碎中,融入于日余饭后的闲谈下。这是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的捷径,也是阅读《沉思录》这类箴言警文的意义所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