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从伯尔尼出发,在Visp换乘冰川快线到Zermatt,住Zermatt。
虽然叫Glacier Express,但车速很慢,车厢两侧通透的玻璃窗留给乘客观景。路上的风景是这样的:
这次是跟着有多年自助游经验的Lin同学(此定语由本人提供 )混,我在出发前对行程基本没概念,连入境时被问要去哪里玩,都只好用around the country含混过关。所以没有登山鞋,更没有冲锋衣。
看看其他人的装备,越靠近Zermatt就越傻眼。没有太阳时,山谷间的风冷冷的。所幸Zermatt镇上到处都有装备店,我们决定先扛一扛,实在太冷再买衣服。
到达酒店后拿到一张Zermatt的夏日徒步全景地图,不仅有山峰和冰川的名字、海拔,也有实用信息如当地火车、缆车线路,徒步、自行车速降线路等,标识和注解非常清楚,徒步线路还按照难易程度标为绿、黄、红三种颜色,并标出距离和大致所需时间。
Zermatt在山谷里,海拔在1600米左右,到酒店爬了三层楼之后,竟然觉得有点喘,于是决定下午选个简单的线路适应一下。花了点时间研究这张地图,又对照Lonely Planet的描述,决定乘火车到3089米处的Gonergrat看一下,走绿线21(Easy模式)到Riffelberg乘火车返回。这段齿轮火车Swiss pass并不通用,但可以在买票时打一点折扣。
到了Gornergrat之后,天空中还是云深雾厚的,观景台上本来是三面环山,但是雪山顶混迹在云当中也分不清什么,只能向下眺望一下冰川。
一边默念着乌云快退散的小咒语,一边提醒自己走路要慢,毕竟海拔3000米,虽然没什么高反,偶尔心跳快半拍而已。
第一天还不太懂怎么看路线图,跟着人群向下走,不一会儿就碰到当地特产黑脸羊,直接是卡通片里出来的。
走到Riffelsee,本来应该是雪山映在冰川湖的经典画面,但此时天还没有完全放晴,遇到一群台湾阿叔阿姨在给云彩拼命加油,然而效果也并不十分明显。
像这样:
等一会儿他们走了,有一秒钟变成这样: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马特洪峰,4478米,在瑞士和意大利边境,阿尔卑斯山脉中最著名的山峰,瑞士三角巧克力的招牌商标。
此时已经不再有什么高反的感觉,步履轻松,我和Lin就决定走到Riffelalp再搭火车(参见前面地图)。
人越来越少,但是天气越来越好,路虽然窄窄一条,却不难走,偶尔遇到一个背着帐篷的,两个骑自行车的,和几只土拨鼠。是的,土拨鼠。旅游手册上写道,在夏季的黄昏时分,他们会出现在人迹罕至的向阳南坡,看风景。
第一只土拨鼠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我和同伴都不由自主的啊啊叫起来,眼睁睁看着有着油亮皮毛、像只胖狗的小兽蹭蹭蹭逃走了。之后总算记得在看到土拨鼠时要尽可能安静,却再也没有个头如此之大、距离如此之近的相遇了。
等等,前文的重点不应该是人迹罕至吗?在经过某个路牌还拍了合影之后,我们似乎就误入歧途了,有一小段需要翻过一个山脊,几乎没有路,只有少许自行车辙,那时我们才意识到自己大概走错了路。好在一路景色非凡,马特洪峰也终于露出了真容。打开google map发现很快就到Riffelalp,也就安了心。总计徒步4.5小时。
直到第二天早上翻出地图仔细看,才发现我们一路沿着山脊,不知不觉从绿线走到了红线(Hard模式),后面竟然又混入了山地车速降的黑线。我们一边自嘲愚蠢,生生把一个适应性训练变成了魔鬼训练,一边暗自窃喜,觉得红线也不过如此。
哪知道,魔鬼训练,还没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