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论语》,大多数人对它的认识还是停留在中学课本上,那些老师要求背诵的句子,以及文言文的晦涩难懂。
完全不知道跟生活在现代都市的我们有什么关系。
直到听到樊登读书推荐的《樊登讲论语》,我才知道,原来《论语》不只是孔子那个年代流传下来的名人语录,更是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的处事思想,对我们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下面就选几句我听完感触比较大的话跟大家分享下。
01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问孔子:“一个人的境界,如果达到了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您觉得怎么样?”
孔子说“可也”——不错,但“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说:“《诗经》上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不是就是这个意思?”
孔子说:“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意思是,子贡啊,我现在可以跟你谈论《诗经》了,知道举一反三了。
子贡所说的“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意思是贫穷而不谄媚,不去讨好别人;有钱也不骄傲,不显摆。这是一种克制、压抑、较劲的状态。
孔子说不如“贫而乐道,富而好礼”。不如安平乐道,即使穷,我也可以高兴;我有钱,但是我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我会积极学道。这是一种不急不慢,好好做自己的状态!
做人不需要刻意地提醒自己、逼迫自己,开开心心的就行了,有钱没钱都无妨。做自己就很好!
02
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会把自己当做一个器物。
意思是,一个人不应该把自己固化,守着一成不变的技能过一生。而是要不断学习,做一个全方面发展的人。
03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子入太庙,每事问”,孔子进入太庙,什么事都问,比如问这个叫什么,那个叫什么,这件事该怎么做,那件事该怎么做。
就有人在背后议论:“大家都说说,这个鄹人的孩子知礼吗?”
孔子的回应是“是礼也”。
孔子入太庙什么都问,可能有不知道的地方,不懂就问。也可能孔子知道,但是仍然会问下,以表示尊重。
在生活中,当我们不懂就问,别人却批评、笑话你的时候,你就回一句“是礼也”。
04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真贤!颜回的生活过得很清贫,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看到颜回的人都觉得,这日子也太苦了吧,简直没法过下去,太惨了,太穷了。但是颜回依然开心,依然喜悦,依然自得其乐。
颜回的这种快乐是由内而外的,不依赖于外物。如果能够拥有这种快乐,我们就会发现,似乎没什么可烦恼的了。
05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季康子问孔子:“我想做一个有道之君,那么,我把坏人杀掉,是不是就能跟好人亲近了,这样做怎么样?”
孔子说:“你作为当政者,干吗老想着用杀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果你自己追求善良,追求美好,老百姓也会追求善良和美好。君子的德行像风一样,小人(管理者)的德行像草一样。风刮过来,草自然会随着风的风向倒过去。”
当一个人做事情向外用力,总希望改变周围的人和环境时,就会越来越偏激和严苛,也许杀人尚且不足。而当一个人向内用力时,才有可能做到无为而治——做好自己,让自己成为德行的楷模,身边的人自然就会改变。接着,所有人都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正面的影响。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想要改变别人,就要先改变自己。
06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孔子说:“古人学习是为了自己”,通过学习来对照、批判、反思、映射出自己的内心,让自己有好的改变。这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
但今天的人学习是为了别人,为了向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或者是学会批评别人有什么不对。
学习要注重内修。
07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周游列国途中,在陈绝粮,和他一起的人都病倒了,趴在那里没精神。子路受不了就一脸不满地质问孔子:“君子也能穷成这个样子吗?”
孔子的回答可以用“掷地有声”来形容:君子穷也会守住自己的底线,不会做一些道德败坏的事。但是小人穷起来就会无所不用其极,什么偷鸡摸狗的事都会干。
孔子的“君子固穷”,是无论在穷困还是富有的状态下都不迷失本心,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矢志不移;是“我能够接受外在的改变,我继续秉承自己的志向和操守”,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所坚持的理念,始终是一以贯之的。
08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子说:君子每天谋求和思考的问题,是与道有关的,而不是只停留于物质层面。
就算你每天辛勤地耕作,也有可能会饿肚子。
我学习的目的,本意不是挣钱、吃饱肚子。我只是想努力地学习、求道。而得到金钱只是顺带的事情。
“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所担忧的,不是贫穷,无关于物质,而是自己有没有接近于道,是否能够帮到更多的人。
做事情不要老想着能赚多少钱,多想想我做的这个事情能帮到多少人,能给别人带来多大好处。当自己做的事情能帮到很多人的时候,其他的功名利禄自然会附带着到来。
09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孔子把人分成四类:
第一类,圣人:生而知之者,生下来就懂很多的人;
第二类,君子:学而知之者,通过努力学习就能够做到的人;
第三类,作士:困而学之,遇到了困难,遇到了挫折,懂得通过学习来解决问题,通过学习来找出路的人;
第四类,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一些人生活已经很困苦了,有那么多的烦恼,有时甚至觉得生无可恋、生不如死,尽管如此,但还是不想学习,这就是孔子认为的最下等的一类人。
我们不要把自己当作圣人,也不要把自己当成愚人,应该努力地学习,通过读书、学习来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写在最后
在微信读书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来描述经典的深刻。
经典之所以经典,是有的人拿一辈子当作一个故事讲给你,告诉你这样好那样不好,他已经无法挽回了希望你别像他一样;有的人用一辈子去诠释一个信念,告诉你无论多难都要这样,你如果是个听人劝的有心人,这个理念会深入你的骨髓,融入你的血液,能不深刻吗?
这句话同样也表达了《论语》这本经典书的意义。学习《论语》,让我们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