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想通过分享这些照片来述说我的设计。我想说的是,我的设计没有太多的特点。
这个部分是我家里最喜欢的一个地方,这个是边框翅膀,是我用玻璃和玻璃之间可以看到里面很多纹路。这些给我很多方便和快乐,因为每天都可以看到绿色。比如说夏天的时候,它会抵御酷热,冬天的时候他会把阳光变得很暖和,它给我很多生活上的魅力。
这个是我觉得设计上很有意思的地方,因为我们家没有书房,所以我可以在这个地方工作。我家的各种各样的设计都是我们家空间的一个延伸。
这个道理是我在设计过程中慢慢感受到的,我们在北京胡同里经常看到这种没有穿衣服的人,我刚来北京的时候就特别不理解,为什么他们可以在胡同里面,可以不穿衣服?因为胡同是公共场所,不是私人的地方。他们公共场所里面为什么可以不穿衣服?
后来我慢慢明白,对他们来说,这个空间不是他们的公共场所,对他们来说,这是他们家的一部分,就是他们觉得这是自己家的一部分。就像他们的阳台一样。所以我相信如果是他心里面的家的范围的时候,一定是他觉得比较温暖,不一定要穿的地方。
这种产品,我们在胡同里面经常看到。那我重新思考这个家的范围是什么,因为他们本来的家可能是很小的,很多北京的胡同,都是十七平米、二十一平米,虽然房子很小,他们的生活却很有滋味。
这是日本农村的一个房子的照片。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做饭的地方,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工具,这是工作的地方。这是一个洗菜池,他们用这个抬高的地方去烧火做饭。可以看见工作的部分,室外的部分室内的部分都在他们的房子里面存在一起。
这个是城市的房子,其实城市的房子可以看出来,红色的地方就是他们住的地方,橙色的地方就是他们做生意的地方,绿色的地方就是他们的院子。城市里这样的房子也有外面的工作,外面的人可以进来,自然的在里面工作。
这是我上次在意大利设计的时候看到的一个场景,这虽然是城市公共的地方,但是每个家庭把这些植物放在外面的公共场所。然后这些可以让大家都看到,感觉不再像城市的公共空间。
家庭的模式我觉得需要在工业革命中进行改变,以前家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工作的地方,外面的人可以进来。家原来是这样的场所,但是工业革命之后,我们的工作方式就变了,我们只能在工厂里面工作。我们生产东西的时候在工厂里面生产,不可能在家里面生产,我们渐渐的从家里面离开,进入工厂。
工人渐渐地集中在工厂,家变成了生活的地方,变成了越来越纯粹生活的地方,所以我觉得这是我们现代创造家庭态度,我们越来越被这些趋势来影响忘记原来家的概念。所以我觉得家应该是开放的,对外开放的。应该是城市,可以延伸到城市的家,应该是和自然有关,和生活有关。一些这样的概念,我一直是通过自己的设计,然后慢慢寻找。
正好我去年有一个北京的大杂院的改造设计。这个项目其实是很特别的改造的项目,是一个特别的家庭的改造项目。它是一个很小的空间改造项目,我们知道中国大城市的房子越来越小,北京的房子都是一百五十平、两百平,后来变成八九十平。中国大城市的年轻人生活空间已经变成三四十平米,之前是并没有考虑过小空间怎样去充分利用,是基本没有遇到的问题,小空间该怎么样?
这是中国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另外一个问题,这个房子是北京城区这个房子,大家也知道北京老城区的房子,就是胡同的房子。我们如果有一个比较好的实践或者较好的改造案例的话,对整个北京城的改造,是很有意义的一个事情。对我来讲,虽然是一个很小的个人改造。但这个项目的背后有很大的很重要的地方,所以我去年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很高兴,也很兴奋。
改造的位置是这个红色的位置,离我家其实很近,走路大概四五分钟。这次改造的是一个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四岁的女孩子居住的地方,他们的房子原来在红色的地方。这个房子原来很小,所以里面也没有杂物间。他们两家是一个比较好的关系的邻居,没有亲戚关系。
可是北京很常见的一个普通的房子,这是原来的大家庭的原来的房子,其实很有意思的事情是他们的家庭,原来是没有门的。除了进去的门之外,其他都没有门,中间也是没有门。我去了他们的房子,看了他们的生活状态之后,感觉他们家庭人员都很温馨和谐。他们两家之间的关系都很好,像亲人一样,爸爸妈妈有自己的卧室,有洗手间,他们有自己的房间,他们不用出来。
这种房子和他们家原来的房子不一样感觉很好,所以我当时觉得改造完之后,我不希望把他们这样的房子变成工业的模式或者公寓的那种方式。一百三十平米住五个人,他们在这个房子已经生活很长时间了,他们已经变成了房间空间利用的高手,他们有各种各样有意思的细节。
这是很多胡同的房子的一个问题,采光和通风都是通过天窗来进行。还有一个胡同的房子就是高度比较高,我们最高的地方有3米吧?原来有的地方没有利用高度的上面的空间。但是如果有3米8的话,可以正好做二层的空间。这个是我当时画的一个草图,这个草图不是那么好。
我画的是人,不是空间。想表达的不是我设计的空间是怎么样的,还想表达的是这些人,该怎么样生活?生活是什么样的关系?我想这边是你爷爷奶奶看电视,这边是爸爸妈妈聊天,小孩子在楼上看书,我希望他们五个人,我感觉他们五个人应该是这样的生活,所以我先画一个这样的状态。
我希望小孩子,在那个地方看书,因为这个角度正好可以看到爷爷奶奶,可以看见如果阿姨在做饭的时候,我会设计这样的,希望小孩子看书的地方,有充分的阳光,所以我会安排一个天窗在他的上面,我希望小孩子看书的地方有一些自然的元素,所以安排一个小空间可以放一些植物。
我先画人和人的关系,根据我希望的人和人的关系,或人的安排,来规划各种各样我所描述的细节,这是我设计的顺序。不要有那么多标准,可以发挥想象。
楼梯之后是孩子的卧室,后面一样没有门,他们只是有一个小的窗帘。特别是年轻夫妇的卧室,是他们睡觉的一个区域,然后后面是他们聚会的一个地方,可以看书,喝茶聊聊天。对于他们来说,是相对一个独立的小空间,但是我们也不希望他们三个人的空间和爷爷奶奶的空间完全一样。
这个空间还是保持着这样的一个关系。我刚才也说了这个洗衣机的问题,洗衣机的问题随着时间的变化,随着功能的变化空间也随之变化。比如说这个大的餐桌,我们早上可能会五个人一起吃饭,但是中午都在外面,可能晚上会在一起,所以我们需要一个五个人的餐桌。一个可以收放起来的餐桌,他们需要的时候就拿出来用,不需要的时候就收起来。这些都是我源于我第一次去他们家的时候看他们生活细节的时候感受到的。
年轻夫妇的房子,这个房子其实挺小的。这个房子需要解决两个人,或者以后他们有宝宝的时候三个人的居住问题。我们开始设计的时候,有很多邻居来了,他们把所有原来不好的地方,比如说缺点都告诉我们。他们没有办法太高,没有办法变大,这个房子本身我要满足洗衣做饭这种功能,那怎么办呢!
我想他们房子前面这个部分有一个小空间可以利用。这个地方是没有人的时候,他把这些东西都放在外面。这些室外的东西,也会变成他们室内的空间,可以利用的空间。这也是根据时间的变化,空间可以变化的。
这个也是两家这边年轻夫妇是一家,另外也是一家,这个阿姨和他们关系也很好,他们很喜欢做菜,我做好开一个窗户给个台面,他做完直接在这个台面上,直接一起分享。
我们大概十几个建筑师,在中国各地一起研究中国的家的未来,中国的生活方式的未来,各个建筑师都有不同的主题,我自己的主题是年轻人的共享社区。
它的题目是“四百盒子的社区”,这个研究项目我们一直在做,最近变成一本书了,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可以看一下。
北京胡同的共享社区、共享生活就是这样半公共的家居空间。所以我们的方案就是房子可以变成这样,一个有点像盒子、有点像家具一样的东西。
具体来讲,中间白色的地方是一个盒子——大概是刚刚可以放下床的一个盒子,中间是一张床,周围红色的地方是各个家具。
家具各种各样,有杂物柜、玄关柜、书柜、衣柜,各种各样的柜子、各种各样的家具都有,可以根据我们自己的喜好或者生活方式来选。
这个盒子你可以租一个,也可以租两个、三个,如果你需要的话四五个也可以。你可以住在一个盒子里,其他两个用于生意。
如果你多装一些书架的家具模块的话,这个盒子可以变成书店;如果是衣柜模块装得多,这个盒子也可以变成服装店。它是你可以根据需求来租的。
平面的话可以看到,这里各种各样的盒子都是他们住的。有书店、咖啡厅,有卖花的、卖衣服的。中间这些地方是卫生间、厨房和淋浴间。中间比较大的这个盒子是很大的一个电梯,因为这个电梯很大,所以可以直接把这个盒子放在电梯里面。
如果需要的话,比如像我们今天这样的活动,可以把盒子一起挪过去,空出这样的一个大的活动区域。如果大家一起把所有的盒子都往里移动的话,我们可以做一圈这样的一个公共的区域,可以做马拉松、跑步等类似的比赛,各种各样的活动都可以考虑。谢谢大家!
读者一:老师您好,经常觉得家里的空间不够用,那么在生活中,我们既想美观,又想利用空间该怎么做呢?
青山周平:比如说在生活中的工具,可能不是我们常用的。我会尽量考虑这个问题,会把他可以把空间一起利用,不用的时候竖起来,既美观又方便。我们不能说所有的都是完美的。只能尽量把它做好。谢谢!
读者二:我一直很关注《梦想改造家》这个节目,但是我发现其中有很多设计在最后居住的时候都没有达到原本设定的用处,您觉得这是一个生活习惯的不同吗?您觉得这样的设计是否就只是适合比如说北京的四环外这样的空间较大的地方呢?
青山周平:如果重新设计的话,我们肯定不会只在城市里面去做。因为这种空间的利用,还是希望在更多的地方发展。我觉得很多胡同也很漂亮,高楼也是可以变成胡同这种窗口。因为我们原来设计些工具都是为了适应公寓这样的小房间来设计的,如果房子足够大,就不需要节省空间的设计了。谢谢!
主题:家——城市、自然、生活
主办:合肥纸的时代书店
嘉宾:青山周平
本文内容独家授权“糖点(iTangDian)”转载
原标:沙龙分享 | 青山周平:家,是记忆的延伸,是城市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