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的基本概念
1、金字塔原理的基本结构是: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先重要后次要,先总结后具体,先框架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先论点后论据。
2、金字塔原理训练表达者:关注、挖掘受众的意图、需求点、利益点、关注点和兴趣点,想清说什么(内容),怎么说(思路、结构),掌握沟通的标准结构、规范动作。
3、金字塔能够达到的沟通效果:观点鲜明、重点突出、思路明晰、层次分明、简单易懂,让受众有兴趣,能理解,记得住。
4、搭建金字塔结构的具体做法是:自上而下表达,自下而生表达,自下而上思考,纵向思考概况,横向归类分组,序言讲故事,标题提炼思想精华。
一、为什么要用金子塔结构
归类分组,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
奇妙的数字“7”,这意味着,当大脑发现需要处理的项目超过4个或者5个时,就会开始归类到不同的逻辑范畴中,以便于记忆。
找出逻辑关系,抽象概括
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理清表达思想的顺序,指先提出总结性思想,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
读者会将读到的思想进行归类分组和总结概括,以便记住。
条理清晰的文章应当具有金字塔结构,并且不断自上而下地向读者传递信息
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括
你的思维从最底部的层次开始,将句子按照某种逻辑顺序组成段落,然后将段落组成章节,最后将章节组成完整的文章,而代表整篇文章的则是金字塔最顶端的一个思想(中心思想,核心观点)
金字塔中的思想以3种方式互相关联——向上、向下和横向。位于一组思想的上一个层次的思想是对这一组思想的概括;
文章中的思想必须符合以下规则:
1、纵向:文章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2、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3、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
组织思想基本上只可能有4种逻辑顺序:
1、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2、时间(步骤)顺序:第一、第二、第三
3、结构(空间)顺序:波士顿、纽约、华盛顿
4、程度(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等
二、金字塔内部结构
金字塔的子结构,能够加快你梳理思想的过程:
1、主题与子主题之间的纵向关系
2、各子主题之间的横向关系
3、序言的叙述方式
金字塔结构的巨大价值就在于它迫使你在理清思路时,从视觉上使纵向的疑问/回答式对话关系清晰化。你的每一个表述都应当引发读者的疑问,而你也必须在这一表述下的横向结构层次上逐个回答读者的疑问。
3种子结构(即纵向的疑问/回答式对话、横向的演绎或归纳推理、讲故事式的序言)能够帮你找到构建金字塔所需的思想。了解了纵向关系,你就可以确定某一层次上的思想组必须表达哪种信息(即:必须回答针对上一层次的思想读者所提出的新疑问)。了解了横向关系,你就可以判断,你组织在一起的思想是否符合逻辑的方式表达了信息(即:是否是正确的归纳或演绎论述)。更重要的是,了解读者最早提出的疑问,将确保你组织和呈现的思想与读者有关联(即:文章中的思想有助于回答读者的初始问题)。
三、如何构建金字塔
自上而下法
自上而下法构建金字塔的步骤:
1、提出主题思想
2、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
3、写序言:背景——冲突——疑问——回答
4、与受众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5、对受众的新疑问,重复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自下而上法
自下而上法思考:
1、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2、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得出结论
金字塔原理初学者建议:
1、一定要先搭结构,先尝试自上而下法
2、序言先写背景,将背景作为序言的起点
3、先多花时间思考序言,不要省略
4、将历史背景放在序言中
5、序言仅涉及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的内容
6、在关键句层次上,更宜选择归纳推理法而非演绎推理法
序言的常见模式
发出指示式(针对“我们应该做什么”或者“我们应该如何做”等问句)
背景(S)=我们打算做X
冲突(C)=需要你们做Y
疑问(Q)=我们如何做Y
请求支持式(针对“我们是否应该这样做”等问句)
背景(S)=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
冲突(C)=我们的解决方案需要XX美元经费
疑问(Q)=我应该批准吗
解释做法式(针对“我们应该如何做”等问句)
背景(S)=必须做X
冲突(C)=还未做好做X的准备
疑问(Q)=如何做好准备
比较选择式(针对“我们应该做什么”等问句)
背景(S)=我们希望做X
冲突(C)=我们有各种不同的做X的方案
疑问(Q)=哪一种方案最合理
序言应当介绍4要素:
1、介绍背景(S,Situation)
2、指出冲突(C,Coplication)
3、引发疑问(Q ,Question)
4、给出答案(A,Answer)
序言中的故事,能够使读者就作者对“背景”的独特解读具有真实感,而实际上这种解毒的本质,就是对于相关事实进行有倾向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