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塞尔.普鲁斯特曾说过“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
蔡崇达的《皮囊》一书,久负盛名;我一直错以为它是一本批判现实的小说,现在细细读来,发现它更像是蔡崇达的一本自传。
许多作家的第一本书都是从自己和自己在乎的部分写起,写别人的时候,可以模拟对象的痛感,但最终不需要承担,而那些自己深陷其中的经历,最真实,最残酷,甚至连基本的修饰都不需要,赤裸裸的展露。
蔡像是一个执笔的外科医生,将手术刀滑向自己,剖开自己,然后独自承担这每一笔每一刀的痛苦,将曾经深埋在心底不愿诉说的情感从自己的骨头中抠出来,鲜血淋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书顶有名的一句话“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出自黑狗达的阿太之口。在我眼里,阿太是个顶厉害的老太太,她通透,舍得: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普通人活着,为七情六欲所控,惧生死,重欲望,愈来愈沉重、浑浊;阿太活着,无拘无束。
蔡的家庭是个传统的中国式小家庭,非典型的是,蔡的父亲其实并算不得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好父亲,除此之外,在我的印象里,蔡的父亲一直是以一个中风病人的身份出现的,他带给蔡的,更多的是辛酸:贫穷一直压在这一家举步维艰的一家人身上,以至于蔡在书中自嘲“贫穷像是一个设置在内心的安全阀门,让每个人都对隐藏在其中的各种欲望不闻不问”;弱冠之年的蔡不得不作为一家之主,替母亲去做一些他自己也害怕面对的抉择。
生活是场漫长的战役,有些人熬不过,就像那个肆意生长的厚朴,提前阵亡,有些人熬过了,却又在为下一场战斗而焦虑。或许,生活本就是张这样的问卷,你没有回答,它会一直追问下去,而且你不回答这个问题,就永远看不到下一个问题。我们被迫做了一个又一个违背本意的决定,然后笑称“我愿意”。
生而为人,学会站立,任性的想要脱离这土地,因此不断向上爬,不断地抓取理由——欲望、理想、追求。然而,我们最终仍要脚踏着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