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参加写作治疗课程学习之后的自由书写。文中有黄鑫老师的原创思想,我先倾倒出来,向老师致敬。
前面写过一篇,写完了我感觉很爽,很开心。便秘的情绪动力
我们人生中第一个作品,就是拉了一泡屎,带着兴奋与期待,跌跌撞撞跑去告诉妈妈或者其他大人。创作的喜悦,我想分享给你,没想到却是得了一场劈头盖脸的嘲笑甚至责骂。
同样的行为还有,孩子在家把盆栽的叶子全部摘下来,铺在地板上,从客厅到卧室,到门口,到阳台,摆出各种造型。有的叶子是尖对着尖的,有的是叶柄对着叶柄。有的叶子跟着别人屁股后面。有的叶子是好朋友所以他们贴在一起很亲密。这些叶子都是我的千军万马。
我小时候看爸爸给泰山电视机安装天线。等爸爸出门以后,我忍不住也把电视剧卸开,最后在装上后盖和天线,我发现多余出来好几个螺丝,很兴奋的告诉爸爸多了好几螺丝。爸爸没有批评我,只是告诉我要拔下插头3小时后才能打开后盖,因为高压帽有电很危险。
我还把家里的红灯收音机大卸八块,我最终得到了收音机喇叭里面的那块吸铁石。爸爸只是说,那个收音机装上电池还能听广播。也没有打我训斥我。
现在我觉得爸爸对我真好,保护了我的好奇心和探索愿望。间接保护了我的创造力。
写作就像拉屎,有屎意,憋不住了拉得就会很顺溜。没有屎,硬挤,也挤不出来。怎么才能有屎意呢?需要酝酿,还有固定的节奏。我们一日三餐吃好喝好,大便才有原材料,每天吃的越多,拉得越多。当然这是正常情况下,有的人喜欢便秘的那种刺激感,前面那篇文章已经说了,这里就不重复了。
每天早上固定的时间,醒过来就开始写作,培养这么一个固定的节奏感。这个固定的节奏感是一种心理上的催眠与暗示,是一种生理上的仪式感与直接召唤。坐在那里就是一个动作,等待屎意与文思的到来。
常说,文思泉涌。韩寒说文思如尿崩,谁与我争锋。你至少先做出一个撒尿的姿势。一般人很少会喜欢尿在裤子里的感觉。
每天醒来铺开纸笔,打开电脑文档,点开手机便签,这是一个仪式感很强的开场,召唤文思的到来。
写作就像拉屎,有时候会便秘,有时候会夹杂着屁,有时候像跑肚拉稀,大多时候比较顺利。哪怕是便秘,也是一次很有挑战性的经历。每一次拉屎都不知道自己会拉出什么样的屎,正如每次自由书写,潜意识会释放什么东西。
如果写作非得写某个特定的题目,这里面就充满了防御,自我监控,控制与掌控。很容易造成写作的卡顿甚至便秘。硬挤是挤不出来的。拉屎非得要求自己拉出方形的屎,或者菱形的,等边三角形的,完美的球体,都是强人所难。
写作是把头脑中当下的思绪和身体感觉,情绪冲动一股脑倾倒出来。倾倒出来之后再去翻找挑选其中一些愿意给别人看的,有传播价值的,能发表的能卖钱的素材,整理修改。最后才是发表。一气呵成直接成品是强人所难。倚马可待是神话,不符合创作的真实状况。
每天吃饭才有原材料酝酿屎意,那么写作的创意从何而来呢?入兴贵闲,闲而无用。无用是为大用。什么都不干,不看手机,不看书和电视,不听音乐,发呆,闲逛,白日梦。大段的时间独处,打扫卫生,摆弄盆栽。这种看似浪费时间的做法,正是文思创意的养料。闲而无用的时间留给自己,就好比吃了很多蔬菜水果和鸡鸭鱼肉牛奶鸡蛋,原材料营养丰富,文思创意也会憋都憋不住。
写作天然带有很强的羞耻感。写作就是拉屎,谁会把自己的屎拿出来给别人看,这不是疯了吧。这种表述当中透露出的自责与羞愧,阻碍了写作顺利进行。
有人说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写出来发朋友圈,发日志,好比把自己的内裤晾出来挂在大门上给别人看。我们喜欢看别人的文章,喜欢挑出文中的错别字,语病,那些强行的煽情,和尴尬慢慢的比喻。这是一种偷窥癖好。人人都有偷窥的欲望,要不然大家那么喜欢看小说,那么喜欢看直播。
写作的羞耻感来源于最初的作品被批评嘲讽的创伤。小时候的拉屎被骂的创伤,给写作的冲动焊上了一道沉重的枷锁。我们每天的日更,简单的碎碎念,水水文,莫不是在水滴石穿,在坚持打磨那个枷锁。期待早日磨透磨穿,释放内心汹涌的诗意。
你的赞我一定回赞。如果没有能量赞我给你赠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