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的我们,大多离开了家乡和父母,一人来到大城市拼搏。城市的忙碌生活,让我们都没有时间去总结、去回忆。
1.初心
我们来这城市几年了?
我们攒够了金钱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了吗?
想念家人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随时回去看看?
我们这些年,过得好吗?
不在父母身边的我们,还记得当初的计划吗?
到底为什么我们要忍受这么多,让自己受这么多委屈,背井离乡一个人打拼?
我们小时候,体验到家里困难。有学费是由爸妈东拼西凑借来的、勉强上了了大学;有的甚至每天忍受为温饱担忧,更别说上学了;有的从小缺少家人的疼爱,自己坚强的活着……
家乡整体都不富裕,幼小的我们,只能从书本、老师口中、电视里看到大城市的繁华,内心无比向往。希望自己将来也是大城市的一份子,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甚至为家乡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的心愿很美好,但现实很残酷。
其实我们就是觉得缺金钱,有了她,我们将无所不能。所以我们为了最初的愿望,一直在和金钱较劲,我必须得到足够的,才能实现我们的愿望,做我们自己想做的事。我们坚信,只要不缺金钱,什么事都好办。我们一直、一直这么追随这它。
可是我们之前都没有想过,但我们现在开始回想也不迟。
2.金钱是什么?
上周一次公司全体会议,我们老板问了全员一个问题,“金钱是什么?你们好好想想,晚上睡觉的时候想想。你要是想明白了,你的生活就会彻底发生变化”
他是亿万富翁,一人拿着2000块,从家乡来到北京打拼,一拼就是五十年。他已经成功了,应该可以安详晚年了,但他还在拼搏。
我当天晚上躺着想“金钱是什么?”
每天都能在地铁里见到各式各样的人,追逐着金钱。大部分人,一生都是这样过去了。我是不是也只能这样了?
金钱,应该只是我们用来交换的工具。
没错,金钱是我们发明出来的工具。但现在的我们,反而感觉被它控制了。为什么?
3.金钱与我们
金钱如穿鼻铁环,随心所欲牵着我们的鼻子走。只是我们已经忘了,其实我们本是它的设计者。——马克·金尼
我们如饥似渴的,希望积累更多的金钱,解决问题,找到幸福。所以为了得到它,我们甚至背井离乡开始追逐它的脚步,一直未停下来过。
在追逐金钱的路上,我们体验到什么或者有可能遇到什么呢?
如果我们因为某件事,导致你背负巨额的债务。我们会不会认为金钱就是邪恶的?
如果我们不断的努力工作,但一直只能勉强维持生活,而且在有了家庭和孩子之后,不得不继续的工作赚钱,但还是入不敷出。不记得多久没有休息了,退休更是遥不可及。那时的我们是否感觉,金钱是个牢笼?
如果我们不满现状,决定冒险做生意,但天不遂人愿。生意失败后,我们到处借钱做最后的挣扎,最后还是破产了。那是我们会不会怪罪金钱,是它让我们贫穷?
如果我们某天买彩票中奖了,我们买了别墅、豪车、游艇,还有了老婆。给父母也买了新房子,捐钱给慈善机构。然后我们不断的度假,习惯了大手笔。不得不卖了游艇、豪车、别墅。生活又回到原点。我们是不是觉得,金钱买不来幸福?
如果我们在某天,做着不喜欢的工作,对客户说着言不由衷的话,痛苦的坚持,勉强维持生计。日复一日,我们失去了自尊、家庭、健康。我们总结出,是金钱让我们贪婪?
如果在遗产分配上存在分歧,导致家庭关系破裂。我们有没有理由认为金钱就是毁灭者?
虽然我们不可能经历、也不愿遇到以上的情况。但我们可以看看,如果真的遇到了上面的,我们是不是和主人公一样?再跳出来想,这些主人公是不是都是根据自己的经历,得出对金钱的片面认识?
除了上面这些情况,你是不是还知道下面情况?
有些人,脑子灵光一闪,就辞了工作,卖掉房子,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他们好像不担心没有钱的问题。
有些信仰者,一生生活艰苦朴素,做尽所有善事。生活虽然没有奢华之物,貌似也没有担心生活不下去。
有些艺术家,为了艺术,一生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穷困潦倒的生活。他们激情四射,生活在精神世界里。
这些没有追逐金钱的人,我们有时钦佩他们的勇气和坚韧。
我们追逐幸福生活的同时,为什么有时感觉会越来越远?
我们是不是方向错了?我们开始反思,感觉他们好像才算是真正的活着,他们的生活才是幸福的。
4.匮乏感
我们不断追逐、积累金钱,不停地更新换代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其实只是另一种形式的饥饿而已。——《金钱的灵魂》
我们从小生活在这种金钱文化的熏陶下,从小被问到“你长大想做什么?”这就是说你长大了,必须要找一份工作。听着谁家很富裕,有多少钱长大。喜欢的东西、好吃的、好玩的……都需要“金钱”这个东西来交换。
读书时,老师和家长的建议的出发点都是“这个专业以后工作好找,有发展等等”。好不容易熬到毕业了,家里担心你找的工作,亲戚询问你薪水多高。相亲的时候,对方家里都是在先了解了物质条件之后,才会见面……
是的,我们就这样无意识的被灌输了,有钱就会让人羡慕,被别人尊重的认知。感觉有金钱之后,就能解决所有之前面对的问题、得到幸福似的。
这是不是就解释了生活的现状,因为我们一直有匮乏感,甚至感觉饥饿,所以不断追求、拼命积累和保护微薄的财产。
丰盛之自然法则贯穿着整个宇宙,不过它不会流进那些以匮乏及局限为信念的通道——保罗·扎特
自从来到大城市,我们想办法找工作,挣钱养活自己。解决温饱问题之后,我们开始想怎么挣更多的金钱。开始涉及最挣钱的行业,就算冒风险也愿意赌,就像我们之前假设的栗子一样。
在我们不断的试错和努力下,终于有了一些富裕的钱,之后我们追求更多的金钱、更多的食物、更多的衣服、更多的服务、更多的机会、更多的车和房子……任何方面我们都想比他人多。我们失败的理由是“我们缺少什么”。
5.谎言
在《金钱的灵魂》中解释了3个谎言:
1)资源紧缺
看过“The Secret”纪录片的人都知道,这个是个最大的谎言。如果没有看过的,建议搜索看一下。这纪录片影响了我前这三年的生活,希望也能给你启发。
2)多多益善
这个“多多益善”,我们不是很熟悉,但是它在表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希望更多的金钱、更多的食物、更多的衣服、更多的服务、更多的人脉和机会、更多的车和房子……是不是多多益善的完美体现?
3)事情本就如此
“事情本就如此”其实是对贪婪、偏见的辩护。——《金钱的灵魂》
相信“事情本就如此”,我们不做努力和反抗,最终失败了,会被认为理应如此。因为屈服,放弃了自己的潜力。而我们看了这么多成功人事,有没有发现,他们都是打破常规,一直坚持最后获得成功的?
6.充裕
“生活的同时,你也在创造自己的宇宙。”——丘吉尔
其实能看到这篇文章的,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大多数,已经陷入“过剩”模式。
我们看看,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
家里占空间的,往往是很久没有穿过的衣服、鞋子、女孩子甚至还有很多包包;书架上有一半以上的书,基本没有看过;冰箱里塞买了各种食物,都能吃上好几天。人手2部手机以上、电脑1台;甚至信息获取,每天都有重复的部分……
已经这样了,我们还在不断的囤货,始终往不大的家庭空间里不断塞。为了解决这种问题,现在家庭收纳整理学习,变得异常火爆。但有没有想过,源头不是这些东西,而是我们但乱买造成的。
仔细想想,这叫“过剩”模式,是不是有点道理了呢?
有意思的是,我们在不断的买买买的同时,还想着怎样积累更多的金钱。
我们总是在去商场的时候我们还是会想去买,其实都是无意识的匮乏感在作怪。
如果我们不再担心资源不足,只购买够用的物品,是不是就不会有那么多资源浪费?
如果我不买过剩的东西,家里是不是会多出更多的空间,生活质量提升的同时,还节约了金钱?
如果我们不给自己找失败的借口,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成长会更快,成功也更可能了呢?
如果我们找到自己生活的充裕,是不是不用积累财富,也同样会感觉到幸福了呢?
印度诗人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描述了他对“充裕”的体验:
我住在路的阴暗面
看着对面领居家的花园
沐浴在阳光中
我感觉自己很穷
带着饥饿
走过一扇又一扇的门
他们从无心的丰裕中
给我的越多
手中的乞食钵越沉重
直到有一天清晨
我从睡梦中惊醒
你敲开我的门
请求施舍
绝望中
我打开箱盖
才惊讶的发现
自己是如此富足
最后,祝愿小伙伴们,勇于打破常规,大胆尝试,幸福是自己创造的。不论有钱没钱,对自己好点,简单、开心的生活。